Dr Xuefeng Pan's Web 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ke01361 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研究者、教师、诗人、译者、管理者

博文

心理杂谈:忐忑

已有 2610 次阅读 2013-5-6 08:40 |个人分类:Life a Bit|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心理, 忐忑

心理杂谈:忐忑

 

忐忑

 

中国文字有时会让人觉得很有趣,比如“忐忑”这个词。看上去“上心”和“下心”,这么一堆儿,就成了“忐忑”。其实,从生理学角度想这个“忐忑”应该是在心电图上会有QRST周期的改变,而如果出现了波形和振幅的改变,那绝不再是什么“忐忑”了!“忐忑”在心理学上应该是“心神不宁”的意思。中国的医学认为“心之官,则思”,如果心脏变得上下不宁,左右无主,那么应该在心理学上对应着一种“无可奈何”的那么一种状态。

 

所以凡是一个人不能心气和平,怡然自得,而变得“无可奈何”而“忐忑”不安,那么这种情况应该是一种很遗憾的境况了。

 

无可奈何,不由自己或不由自主,这让人感觉情同在海上驾舟,心里本想着一帆风顺,但却遇着了暗流汹涌,甚或波涛汹涌,舟不宁,欲倾覆,则心自然不宁,因为面临着性命之忧,故心神不宁,忐忑不安!

 

环境的变化是自在的,我们作为环境的依附者,有时真的只能是逆来顺受,作为不得。

所以我们总是渴望一帆风顺,渴望平平安安,渴望心想事成,渴望万事如意!

 

这只不过是我们的主观愿望而已!究竟能否心想事成,一切如愿,那要看你所处的环境!

我们受制于环境,但我们却又是环境的主人,我们受制于环境,但我们却又可以塑造甚至改变环境。使环境可以有益于我们的生活,有益于我们的事业发展。

 

中国有句俗语:人挪活,树挪死!其实也是再说环境与人生存和事业发展的关系。一个人经常处于“无可奈何”,总感觉心神不宁,不能怡然自得,不能心气和平,那么你就有必要想想“人挪活”这句俗语了。社会学上也有个类似的叫“离域值”的名词,也是表述一个环境究竟是“吸引人”还是让人都主动“纷纷离去”。

 

我们生活的环境的好坏,很多是基于一种主观判断,同样一个环境,有些人会觉得很好,而有些人又会觉得不好!所以评价一个环境究竟是好是坏,不能只听评一部分的主官感受的评价!这里面似乎还要用些统计学,或社会心理学的方法才能评价。

 

联系到我们现实的社会,我们现在是不是“盛世空前”,也一样,也需要统计一下全体百姓的主官感受,才能给出判断。

我们社会的管理者,如果面对着一个让老百姓觉得“忐忑”的生境,那么自身则必要“战战兢兢”,也需要“忐忑”不安,而不是一厢情愿地怡然自得,视而不见。

 

一部分人心安理得,大部分人“忐忑”,这样的环境早晚是要改变的。

 

 

潘学峰

 

5/5/2013年于河北廊坊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8980-687078.html

上一篇:潘学峰定理:公众素质=官员素质,学生素质不等于教师素质
下一篇:劝学篇/劝退篇:如果不搞生物学,我会很优秀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16: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