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gjjhh   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论文、译文和教案等等。感谢您的浏览,若有收获请“点赞”;若见谬误请“拍砖”。

博文

071格林斯潘:美国第二个最有权力的人(1998)

已有 2581 次阅读 2016-2-5 05:28 |个人分类:已发译文|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美国, 格林斯潘, 联邦储备委员会

       格林斯潘:美国第二个最有权力的人
                 高金华  编译
   今年伊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被《时代周刊》推举为1997年的新闻人物。71岁的格林斯潘又当新郎,自从第一次婚姻破裂后他已经独身44年。艾伦·格林斯潘是美国的一位传奇人物。他是一名高技术的赞美者,却从不用计算机打印讲话稿;他是一个共和党人,却同克林顿总统相处得非常融洽;当他发表谈话时,整个华尔街都在倾听,但几乎没有人明白他的真实意图。
   呼风唤雨  1996年12月,美国股票市场急剧升温,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下简称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华盛顿的一次晚宴上表态,他感叹投资者表现出“不可思议的冲动”。他的评论非常简短,很多参加宴会的人都没有留意。
   但是,当格林斯潘讲话时,华尔街的老板们却在洗耳恭听。人们揣测他可能要通过提高利率来冷却股市,第二天上午,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急剧下降了 140多点。结果是一场虚惊,利率并未调整。
   七个月后,格林斯潘在国会银行专员委员会上预言,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将持续到1998年。这次华尔街的老板们认定格林斯潘的讲话意味着没有必要提高利率,人们可以继续在股海中捞钱,道琼斯指数一下子上扬了 155点,冲到8061.65 点的新高度。
   格林斯潘常常被人们描写为美国第二个最有权力的人,主要是因为他在美国银行系统中担任重要角色,他控制着货币供应和银行信贷。
   格林斯潘最重要的经济杠杆是“银行准备金比率”。美国银行法规定,参加联邦储备体系的银行必须按比例把存款的一部分存入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以保证银行通过相互拆借实现见票即付。举例来说,某银行收到10万美元的存款,它只能转手贷出8万美元,其余的2万美元必须交给中央银行保管。美联储有权在法定范围内调整准备金比率,并通过卖出或买回政府债券来调节所属银行准备金的总量。政府债券的成本最终被转嫁给借款人,从而影响消费者贷款、家庭抵押和法人基金等经济因素。
   格林斯潘运用他的权力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在过去的十多年间,美国的高通货膨胀率被拦腰截断,下降为 2.2%。与此同时,经济持续增长,失业率降至5%以下。
   原美联储成员劳伦斯·林赛把美国经济的强盛归功于缩小国家干预的范围和降低税率。但同不少经济学家一样,他也赞赏格林斯潘提出的“让市场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他说:“美联储主席也会犯错误从而把事情搞糟,但这种情况尚未发生。有格林斯潘是美国的荣幸。”
   数字英才  格林斯潘1926年出生于纽约市,他是股票经济人赫伯特和妻子罗斯的独生子。格林斯潘从小就显露出驾驭数字的才华,他能心算大数加法,并能记住几支明星球队的每一位棒球选手的积分。
   少年格林斯潘吹奏着萨克斯管和单簧管跻身纽约市著名的朱丽亚德中学。40年代中期,他在课余时间加盟亨利乐队表演节目。作为后来控制美国经济的前奏,他当时掌管乐队的帐目,使这支乐队保持收支平衡。
   尽管格林斯潘一直爱好音乐,但他并未因此成名。后来他自我调侃说:“幸亏我演奏得不够美妙。”乐队的另一成员伦纳德·加门特后来成为尼克松总统的一名顾问。他回忆说,在演出间歇中,格林斯潘总是坐在舞台的角落里认真读书。日积月累,格林斯潘攻读了大量的财政学和有关股票市场的书籍。离开朱丽亚德中学后,他考入了纽约大学,并在1950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格林斯潘在国家工业协调委员会找到一份工作。他的任务是,根据朝鲜战争期间飞机定单等官方数字来预测钢、铝和铜的需求量。在那里他显示出惊人的才干,正象他自己所讲述的那样:“知道如何用支离破碎的数字描绘出一幅反映未来发展的完整图画。”
   协调委员会的另一名成员弗兰克·伊卡德后来成为国会议员,他把当年的格林斯潘描写成这样一种人:“他知道一辆雪佛莱(美国的一种极为普通的汽车)上安装着多少个平头螺栓,如果你省去三个对整个经济将会有什么影响。”
   格林斯潘把这种技能带到汤森公司,这是纽约市的一家公司,它帮助客户预测消费品、房地产和农产品的社会需求。不到五年时间,这家公司家就更名为汤森─格林斯潘公司。
   火的考验  在纽约的那些岁月,格林斯潘的社会交谊强化了他对市场机制的认识。五十年代初,他结识了艾恩·兰德,她的小说和短评赞美个人主义。格林斯潘回忆说:“正是她使我相信自由资本主义不仅是最有效率的体系,而且是最道德的。”
   与此同时,格林斯潘也意识到美国经济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危险。他在1962年写到:为了支撑福利国家,政治家们不仅要提高税率,而且要“求助于巨大的赤字经济”。如果他们期望保持政治权利,就必然要这样做。
   的确如此,赤字经济和高税收被用来应付“大社会”计划和越南战争。1974年尼克松总统任命格林斯潘为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当时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正在冲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高点。
   不幸的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而辞职,未能看到格林斯潘在自己的麾下施展才华。而格林斯潘却有幸在福特总统手下留任,使通货膨胀率在短短的几年内削减了二分之一,从10.9%下降到 5.2%。
   1987年,格林斯潘被里根总统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他走马上任不到两个月就经历了一次严峻的考验。10月19日格林斯潘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机场刚下飞机就听到一个令美国人着急上火的消息,股票市场暴跌 508点,这是美国历史上股价跌幅最大的一天。
   格林斯潘马上通过电话指点江山。黄昏时分,他提出一项方案,用现金资助各大银行。这不仅有助于防止银行倒闭,而且对于消除股市崩盘在经济上的持久影响具有决定意义。当天晚上,格林斯潘仍然安安稳稳地睡了5个小时。美联储成员罗伯特·赫勒说:“他恰好知道做什么,似乎天降大任于斯人焉。”
   对于大多数旁观者来说,这种评价有先见之明。在格林斯潘十余年的美联储主席生涯中,几乎没有多少风平浪静的时候。1990年有人把一次短暂的经济衰退归罪于格林斯潘。1994年美联储连续7次提高利率使格林斯潘成为众矢之的,人们说他为了实现空想的零通货膨胀的目标不惜扼杀经济增长。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目前美国经济已经持续发展了8年,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第二个最长的平稳发展时期。美联储副主席曼纽尔·约翰逊指出,谁也无法同这些事实争论。
   水的洗礼  格林斯潘的新娘安德丽雅·米切尔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NBC)的新闻记者,她说格林斯潘对人们的批评采取一种超然的态度,他甚至收集讽刺自己的漫画来欣赏。“他从来不为政治上的恶意攻击而烦恼。”
   格林斯潘和米切尔不时出现在华盛顿的一些社交场合,但米切尔说,夫妻俩典型的夜生活是在家里熬汤、做菜,在古典音乐和“巴尔的摩黄鹂鸟”的旋律中自斟自饮。
   这种恬静的夜生活有助于格林斯潘早早醒来,他通常5:30起床。格林斯潘每天的工作是在浴缸里开始的,他半躺在水中阅读或写作达2小时之久。米切尔说:“他在浴缸里翻阅各种资料,并常常带着被水浸湿了的演讲稿去上班。”
   据说,格林斯潘亲自跟踪、监控的数据达 1.4万种。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不能不说有格林斯潘一份功劳。但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少美国人担心,如果现年72岁的格林斯潘被一位不适当的人物所取代,这种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就会终结。比如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美联储主席威廉·米勒采用低息贷款的政策,企图刺激经济发展,结果导致通货膨胀率成倍增长。追溯历史,格林斯潘强调正是美联储的错误决策导致了二十年代末的“大萧条”(美国人表述19
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专有名词)。
   靠什么赢得未来?格林斯潘一直主张必须采取措施保障经济自由,包括削减联邦开支,限定政府权力直至坚守金本位制。与此同时,格林斯潘推动美联储进行一系列改革。
   雾里看花  有些美国经济学家一直在同格林斯潘作对,但他们难以否认格林斯潘的业绩。然而,很多人力图否定格林斯潘的工作方式。人们抱怨他从来不说明究竟依靠哪些数据来作出决策,他的讲话晦涩难懂,令人莫名其妙。不少美国人担心,那些眼睛盯着美联储的人竞相解释格林斯潘的语义将会引起市场动荡。格林斯潘嘲弄有关他的传奇,他曾经在国会上说:“我知道,你们确信你们所认定的你们认为我说了什么话;但是我并不清楚,你们所确信的你们所听到的东西是否是我的真实意图。”这些绕口令式的语言足以让议员们晕头胀脑。
   美联储的改革措施之一是加大决策的透明度。前美联储副主席艾伦·布林德说,美联储成员素有从各种维度抵制开放的传统。显然是由于他们害怕承担责任。格林斯潘也自我解嘲地说,自从1987年接管美联储以来,我学会了用最支离破碎的语言含糊其辞。
   美联储副主席曼纽尔·约翰逊主张,美联储在作出重大决策后,应立即举行记者招待会,毫不含糊地解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约翰逊说:“格林斯潘根据大量资料作出决策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提供了一种逻辑模式和影响历史进程的思维方式。”
   很多美国人认为,加大决策的透明度还应当明确美联储的使命。格林斯潘反复强调,反通货膨胀是美联储“最有效的职责”。然而,美国国会1978年通过的汉弗莱─霍金斯法令却赋予美联储繁多的责任,除了抑制通货膨胀和调整利率之外,还包括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这种复杂的授权容易搞乱市场,因为投资者要费尽心机地揣测究竟哪些因素促使美联储改变政策。
   美联储主席的职责是令人敬畏的,即使把繁重的权力放在格林斯潘这样的人手里也蕴涵着经济危机。格林斯潘帮助美国人步如长期繁荣,他的最大遗产对美国人来说可能是空前绝后的。
   资料来源:美国《读者文摘》1997年第12期第70~75页;美国《时代周刊》1998年1月5日刊第79页
   原载:《名人》1998年第12期第50~52页。(编辑:杨丽娟)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22151-954554.html

上一篇:070美国大学学费一瞥
下一篇:072选择壁纸:夫妻争辩的艺术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