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errace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博文

导师与研究生:与辞退和离开无关 精选

已有 8115 次阅读 2012-2-9 15:10 |个人分类:教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研究生, 导师

最近蒋继平老师写了两篇博文,一篇是《研究生碰到这五种导师最好尽快离开》,一篇是《导师碰到这五种研究生最好尽快辞退》,道理说得都非常好,指导我们的研究生和导师挑选和判断对方,从而做出决定。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事情不是这个事情。

 

 

 

这个事情就好像跟建议在中国每年举行多次高考是一个道理。诸君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高考改革,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即,每年举行一次还是多次考试的争议。有教育专家认为,应该多次,像美国的SAT,一年考多次,并且批评国内一考定终生的弊端,学生压力太大。但是实际上,一些真正了解国内情况的人,了解家长心态的人,很快就明白,不能考多次,为什么呢,在国内要考多次,那么结果就是很多学生都去考,浪费资源环境不说,更糟糕的是,到时候学生压力更大。这样的改革即使实行了也是要退回来的,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正如我之前所说,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事情不是这个事情。

 

 

 

蒋老师的观点很好,但是也会遇到现实的尴尬,道理就是这样,因为忽视了国内的基本情况。诸君试想,一个国内研究生,即便遇到个动机不良、图谋不轨、个性怪异、不学无术、学术不端的导师,请问学生又能何去何从呢?诸君再试想,一个国内导师,即便遇到个动机不纯、良心不善、从不认错、不思上进、学风不正的学生,请问导师又将何处话凄凉呢?辞退?离开?这都不现实,现实是,即便遇到,学生要么忍气吞声,要么消极怠工,直至毕业;导师要么循循善诱,要么大发雷霆,直至毕业。为什么呢,我们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情和关系的国家,不会轻易采取那种辞退或者离开等极端的反抗方式,当然这种方式本身有利有弊。中国人的教育讲究“有教无类”,避免“不教而诛"

 

 

 

导师与学生,要是论起辞退或者离开这种故事,现行的游戏规则也不允许,或者更官方的说,没有任何制度保障。现在很多学校都是导师与学生互选,一般在初试成绩出来到复试这段时间“私下交易”,或者复试结束录取之后,按照单位规定,既定程序进行“互选式分配”。

 

 

 

先说私下交易,一般都是学生找到导师,要求其加盟课题组,这时候导师可以对其考察,但是所得的都是表面,不可能有深入了解。学生一般都是本科毕业,背景清白,导师怎么可能知道学生动机不纯呢?更别说良心了,导师又不都是深谙人性,一瞅一个准,还能预见他是不是认错和不思进取,这时候学生基本没有什么学术经历,根本谈不上什么学术问题,即便是道德问题,你也看不出来。看人不是看西瓜的大小,没经验的人,连西瓜熟没熟都不好判断的,所以不能苛求导师神通广大会读心术,我们也不会有美国课题组那种rotation的体制,退一步说,即便是有,导师也不可能天天在实验室观察,看看这个学生是不是良心不善。说实话,国内的导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非常短暂,不可能天天盯着你,朝夕相对。导师有导师的事情,有好多表格要填,有好多饭局要参加,导师很忙的。这时候学生对导师的了解基本停留在网站上和师兄师姐的描述中,人是不是nice啊,等等。根本谈不上所谓的图谋不轨和不学无术等等。

 

 

 

再说互选式分配,互选是自由的,但是有的时候会撞车,所以就要有调剂和分配了,很多学校的基本情况就是这样。有的正规一点,开个会,老师们上去宣传,然后再洽谈,填表互选。请问学生们能从导师的自我介绍中了解这个老师的良心是什么颜色的吗?导师对学生就知道更少了,最多知道他们是新生,原来哪个学校什么的。

 

 

 

总之,导师与学生的互选过程中,游戏规则就是隔着一个屏风,虽然我们知道这个屏风不好,但是现实是,这个屏风始终存在。这里面不仅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外校和本校,导师和学生),还有信息不全的问题,但是我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把事情做完了,导师稀里糊涂,学生也糊里糊涂。大家都知道这样不好,前面也说了,即使引入了rotation的体制,也不见得高明多少,同理,我们即使引入了“尽快离开”或者“尽快辞退”的机制(抛开这个机制的可操作性不谈,先假设导师和学生都有读心术),事情还不见得利索多少,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我们的国情,每个学校还有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而足。那么请问:尽快离开的导师如果连续两年或者三年找不到适合的学生,是不是可以不取消他的导师资格呢?被辞退的学生又将到哪里寻求接受呢,要是都没导师要,是不是取消学生学籍呢?要是闹事怎么办呢?学生有没有申诉权呢?导师有没有解释权呢?等等诸多问题,都不是那么简单的。

 

 

 

其实,每一个导师心目中都有一个梦,希望招到一个基础扎实,勤奋刻苦的好学生,能做出一些好工作;同理,每一个学生心目中也有一个梦,希望自己是千里马,对面那个叫“导师”的家伙是个好伯乐。但是往往现实是,千里马本来就少,而“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使得千里马就更少了。我们今天的研究生教育体制的系列游戏规则,有我们自己的历史和现在,以及将来,的确有很多不好的地方需要改革,但是所有的措施或者理念都不能与现实脱钩,不能不脚踏实地,否则都会遭遇现实的尴尬。我们还有我们自己的国情,自己的故事,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才能有更好的将来。

 

 



导师与学生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138-535687.html

上一篇:明孝陵的腊梅
下一篇:申请制要与淘汰制挂钩

19 曹聪 向峥嵘 杨凯 梁建华 梁才 褚海亮 肖红伟 戴德昌 吕喆 张乐 郭保华 陈安 蒋继平 张西磊 金小伟 郭桅 王志杰 uneyecat bobow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