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zhi39728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zhi397288

博文

瘦子的世界你不懂 精选

已有 10834 次阅读 2014-7-27 03:52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基因, 减肥, BMI, 瘦子


大多数人都有“每逢佳节胖三斤”的经历。当夏天来临,所有事物都是变成XS号——穿不进的衣服,好不容易挤过去的过道,窄小的座椅......的时候,我们往往异常羡慕那些怎么吃也不会胖的人。可说起瘦子的世界,其辛酸又有谁知呢?

有言道:少壮不减肥,老大徒伤悲。对很多人而言,减肥可真是个万分辛苦的差事,常常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难以坚持不说,还收效甚微。活脱脱的现实版mission impossible么这不是!即便抛开意志力不谈,要知道,肉肉可也不是你想减,想减就能减的。你以为光凭那一身蛮劲,自虐+他虐就能达到瘦身目的么?

对于某些人而言,增,才是更大的挑战!


极致的瘦子

瘦子界也是有“等级”的:一般瘦、很瘦、非常瘦、骨灰级瘦,下面这个就是瘦子界的“霸主”。


这位名叫Tom Staniford,是一位近1.9米、体重66公斤的自行车选手,同时也是一名法律系毕业生,还曾区英国国家自行车巡回赛冠军。他的全身上下没有一丁点脂肪,肌肉也是少得可怜(只占正常男性的40%)。而且更为奇怪的是,如此瘦骨嶙峋的他,居然患有通常在肥胖病患者中才容易出现的II型糖尿病。oh,my lady gaga!

据报道,Tom出生时体重正常,但从12岁后皮下脂肪就开始流失,脸部、四肢、甚至连脚底的脂肪也不见了,甚是奇怪。多年来,诸多研究人员一直想探寻其背后的原因,可始终无头绪。直到2013年,英国科学家通过最新的基因组测序技术,才确诊其为MDP综合症患者--全球现仅有八位。Exeter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Tom的第19号染色体上的POLD1基因异常,并导致了由该基因编码的、对DNA复制起决定作用的酶缺失掉了一个氨基酸。

研究者对这一症状很是好奇,他们想要了解人体在缺少脂肪时,运作模式究竟有什么不同。威康信托基金会(Wellcome Trust)的研究员Andrew Hattersley对此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Staniford疾病之所以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单一基因突变所致,即此种病症归根结底,其实是单基因病。并且,此突变基因很可能在在Staniford父亲的精细胞中就已经存在。当然,也可能是在Staniford生命早期出现的。


瘦是因为基因太多?

2011年的时候,《Nature》杂志刊登了一项由英瑞法等多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该报告通过对超过9.5万的人群进行调查,并且还仔细分析相关的基因数据。结果发现,如果第16号染色体上的某一特定区域中的基因被过度复制,就会让人显现得超瘦(BMI低于18.5)。而这种过度拷贝在大约每2000个人中就会出现一例。此变异会让男性超瘦的风险增加23倍,女性超瘦的风险变高5倍。

之前有研究说明,缺失某些基因不会影响健康,但这项针对“瘦”的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变多变少则可能带来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已有研究表明第16号染色体上16p11.2区域的基因如果丢失,患肥胖症的风险就会变成正常人的43倍。


瘦子是天生的

有人说吃不胖与体制有关,这有一定道理。他们的这种特质与遗传有关。

T台上瘦成一道闪电的超模穿什么就是什么,羡慕之余也会揣测他们是否节食过度,无法体会美食乐趣。如果告诉你他们该吃吃该喝喝,完美身材是天生的......你该“嫉妒”了吧?

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记录了161名母亲和她们20岁的子女的BMI指数(衡量体重是否标准的参数),然后对他们进行了DNA检测。结果发现,携带“瘦体”基因的女性BMI平均值为21.9,而没有携带这种基因的女性BMI平均值为23.5,这表明体内携带此基因的女性更易瘦。当然,研究人员还发现,携带“瘦体”基因的人体在新陈代谢方面也更加的迅速,且此种基因是通过母系遗传承接给孩子的。此基因位于线粒体DNA上,只能从母亲那获得遗传,父亲的基因并未起太大作用。据估计,只有大约8%的人携带这种“瘦体”基因。


瘦子变胖的可能

上面的这个研究只显示母亲和她们20岁的子女在体形趋于削瘦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和之前Tom的例子一样,有研究表明,携带“瘦体”基因的女性所生下的孩子在体重轻的基础上,年纪大后更易患上2类糖尿病,特别是摄入过多脂肪时。

究其原因,是“瘦体”基因能够抑制脂肪在体内的贮存,且种基因出现在人体的年轻阶段时,会有效的让体形变得更瘦。20岁的子女确实表现出瘦的特质,但在他们长到60岁时就不知道会造成什么后果了。有的子女称,母亲年轻时很瘦,但更年期后突然发胖,怎么也减不下来。所以如果为瘦而苦恼的亲们,年纪大了可能会有体验胖一把的机会哦,不过也要小心注意患病风险。

除了直接的基因影响,还有一些基因或是后天因素能导致人变得很瘦。比如甲亢患者吃很多却越来越瘦,肠胃不好的人难以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而无法胖起来,运动量大、饮食习惯不好的人也不容易发胖。


当然,或胖或瘦,偏胖偏瘦都是不太好的,“中庸”才是王道。不过,怎么吃也吃不胖的瘦子们也不要过分忧虑和纠结。健康的评判标准有许多,除了疾病导致的瘦之外,只要不影响健康,瘦点也无妨。



【扩展阅读】BBC纪录片《如何长胖》 (http://www.56.com/u36/v_OTY5MzE1ODU.html

这部纪录片说的是一群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如何让瘦子变胖,急需长胖的瘦子们可以试试。不过,虽然BBC的实验里也说了,即使瘦子们吃很多高热量食物且不运动、一个月体重增长了5公斤,但一旦停止疯狂进食,他们就会很快恢复原来的体重,表明瘦子自有一套体内生物钟,它会识别身体应有的状态,自动调节体重变化。




https://m.sciencenet.cn/blog-235687-814961.html

上一篇:熬夜看世界杯?身体如何说!
下一篇:情人节快乐,快乐情人劫

9 黄永义 廖晓琳 刘志强 王春艳 杨建军 雷栗 李盟盟 anran123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