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罗非

博文

进化还是演化:野狐之辩

已有 4295 次阅读 2009-11-26 19:55 |个人分类:科学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进化, 演化, 天演, evolusion

今天打开科学网博客,发现最近大家在热议有关evolusion的翻译问题。

以前没有仔细想过,但对“进化”这个用法,原本的确就有一些质疑的。毕竟,生物的演化是为了适应环境,所以,在地下河中的动物往往没有了眼睛。这究竟算不算一种“进”是很难说的。在完全的黑暗中留着敏锐的眼睛,对于生物来说的确不是一种有效率的做法。但没有了眼睛的动物究竟是进还是退,真是天才晓得了。从脑科学来说,没有眼睛以后,皮层的原视觉区域就可以用来处理其它信息,比如触觉、听觉和嗅觉,甚至用来执行学习记忆以及其它的高级认知功能。这样看,在这个环境下,绝对是有利的。当然,这些动物如果一旦出了地下河,那就几乎必死无疑了。从外边的世界来看,这肯定算不上进化。

所以,是进是退,要看立场,属于一个相对的说法。这样看来,的确不如“演化”来得中性。

我们的前辈把这个英文词翻译成“天演”,今天看来,的确有它格外的高明之处。这里透露出中国文化的味道。比起日本人翻译成“进化”来看,显得更为深刻和稳健,回味无穷。

茫茫生物的大海,究竟是各自为政,自己进化或者演化自己的,还是在某一只无形之手的操纵之下,向着某种方向前进?

从今天对物种演化和遗传的了解,显然,evolusion受到环境的强大影响,绝不是自说自话得了的。这样看来,物种们的确是在地球这个大环境以及它们各自所处的小环境的操纵之下在演变着。如果站在大环境的角度,这种演变绝对不是随机的,而是非常有倾向性的。

所以,这个词翻译成“天演”,或许更加合适一些。

尽管语言中有一种说法叫做“约定俗成”,也就是说,如果大家都把白叫做黑,那么黑就变成对全光谱发光状态的正确表达了。然而,从一个民族怎样定义语言的意义,还是可以看出它的文化素养和底蕴的。

所以,尽管我们可以自己决定叫它进化、演化或者天演,但你用什么词,显示了你的民族、你的文化、你的科学究竟对这个现象了解了多少。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确如孔子著《春秋》时的微言大义。正如禅宗故事所说,一字之差,五百世野狐身。

不过,从今天大家用词用语的现状来看,当今时代本来就是牛鬼蛇神猖獗的时代。所以,我们这些学者们,未来恐怕都有无数的野狐之身,也不在乎再多五百世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2369-274192.html

上一篇:钱老去世的感念
下一篇:科学还是伪科学:跨感官知觉之谜

2 孟津 王号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18: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