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跃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飞跃

博文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一定不行

已有 18055 次阅读 2019-3-21 07:3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一定不行

 

  “所谓大国,不可弯道超车,必须创立新的直道,换道平行超车。

                                                                                                                  ——王飞跃  

                                 

跨界

 

大家好,今天非常有幸来这里,结合我个人的经历,与大家交流我对人工智能的看法,还有我们自己的相关工作。

 

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文革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大学时学化工,硕士时学力学,从断裂、损伤、板壳到计算力学和理性力学,再到结构的主动控制,然后去美国学电机、计算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毕业后在美教书并做了二十一年的机器人与自动化实验室主任。

 

我在智能这个领域工作了30多年,回国后主要做复杂系统、平行智能的研究,一段时间主要做与国防相关的平行军事、军事智能的研究。

 

1.jpg

个人经历

 

我以前是研究力学的,怎么转专业了呢?1984年,《1984》一书还有另一书影响了我。

 

2.jpg

书籍《1984

 

1984》警示人必须有自主思想。大家也知道《科学革命的结构》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对科学的想法就改变了,觉得要换一个专业,力学太被动了。

 

3.jpg

书籍《科学革命的结构》

 

什么最主动呢?我当时想控制一定是最主动的,不但自己主动,还能控制其它。就这样放弃力学,后来赴美开始学习机器人、人工智能。我的博士导师乔治.N.萨里迪斯是IEEE机器人和自动化学会的创始人和第一届会长。

 

4.jpg

George N. Saridis

(1931 – 2006)

 

还有一位老师——麦克诺顿,他从哲学转到计算机领域,我的课大部分是他教的。

 

5.jpg

Robert McNaughton

(1924 – 2014)

 

他的老师奎因也很有名,是研究哲学的,号称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奎因的《词语和对象》对我做平行研究的影响和启发非常大。

 

6.jpg

Willard Van Orman Quine

(1908-2000)

 

奎因还有个学生叫王浩,是华人里最早做人工智能的,后来专门研究哥德尔。

 

7.jpg

王浩

(1921-1995)

 

下图是当年我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我的导师给我画的三个圈。第一个圈代表人工智能,第二个圈代表运筹学,第三个圈是CS。第一层意思是控制系统,第二层意思是通讯系统,第三层意思就是计算机系统。 

 

8.png

博士论文截图

 

我的导师说你把它们集成起来,然后画三个框,这样就形成一个智能系统。这个智能系统一定要像大企业、像人一样智能,最高层是做组织的,中间层是做协调的,然后到了底层才是做执行控制的,这就是智能控制,你去写博士论文。

 

我当时非常发愁,因为从来没见过任何的智能系统,就要写博士论文!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好像还没有这种系统,主要往天上、往星外想,空间站、月球、火星……所以第一份报告是给美国NASA写的。

 

最终,我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把Petri Net、机器学习和博弈论结合到一起,这就是智能机器的协调理论。

 

当时,我觉得自己都有点不太明白,有用吗?可是30年之后,大家都在做这个工作,从深度学习到Uber定价,好像我也明白了。

 

我在美国工作了25年,1988—1998年这十年,除了教书,主要在二个NASA中心工作,最初研究智能机器人,主要是空间机器人、火星无人车、无人工厂,主要是制氢。还在纽约州研究过智能制造,后来还研究智能交通。

 

30年,我几乎就在导师给我画的这三个圈里转。后来,我自己还创办了一本杂志——《智能控制及其系统》。

 

9.jpg

杂志《智能控制》

 

总结起来,1984年之前,我主要做机械方面的研究;1994年之前,我主要做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这一类的智能控制。在这之后,我又看了一本改变我人生的书,开始做平行研究。

 

10.jpg

在美国的工作

 

回国后,我就在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中科院重点实验室里研究复杂系统。后来,我们把这个室建设成为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到现在也有20多年了。

 

实验室最早的一位老先生是戴汝为院士,最初,他与钱学森研究工程控制论,后来又与傅京孙研究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我的导师当时也在同一个实验室,与傅京孙一起做机器人和智能控制。

 

11.jpg

左一:钱学森与戴汝为;中:傅京孙与戴汝为;右一:G. N. Saridis与王飞跃

 

智能时代:三个三与五个五

 

今天,我主要想跟大家说一下,智能时代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AlphaGo,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对现在、对未来有什么冲击?

 

学计算机的人可能都知道邱奇-图灵命题,邱奇是图灵的老师。计算机发展到今天,信息产业发展到今天,人工智能有今天,就是依靠邱奇-图灵命题,以及由此产生的计算机的冯·诺依曼结构。

 

接下来如何发展?我认为是AlphaGo 命题。这个命题用一个特征形容就是平行,将来一定是虚实互动的平行世界。

 

用两个特征形容就是从牛顿到默顿。牛顿是"大定理、小数据",他的三大定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有多少个参数呢?十个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

 

12.jpg

 

默顿是社会学家,提出了默顿自我实现定理,半导体的摩尔定理就是最典型的默顿定理,它是"大数据、小定理"

 接下来是三个特征,实现从工业到智业的跨越要做三件事:把小数据导成大数据,再把大数据变成小智能,就是变成解决具体问题的精准知识,这就是智能产业的三部曲。

 

AlphaGo就做了这件事,它把人类的最初80万盘棋炒成7000万,从小数据到大数据,然后缩成小智能两张网,价值网与策略网,最后把所有的人类大师都打败了。

 

然后AlphaGo Zero出现了,从0开始到3000万,小智能只要一张网、一幅图,最后100:0打败AlphaGo。从无到有,AlphaGo Zero只学习了三天,就以100:0打败AlphaGo

 

13.jpg

小数据大数据小智能

 

三天就将人类围棋大师差不多30年的心血结晶都学会并自我完善,将来也许连三秒都不要。AlphaGo命题的作用就是这么大,会把我们带入一个新时代。

 

我们靠工业自动化发展到今天,接下的智能时代,一定要靠知识自动化。知识自动化就是三部曲:获得小数据,把小数据导成大数据,把大数据缩成小智能。我总结为三个三,五个五。

 

14.jpg

 三个三,五个五

 

100年前的IT工业技术,之后的IT称为信息技术AlphaGo出现之后就不是信息技术了,那是旧黄历,现在IT智能技术,这是新IT。它们的缩写相同,三个IT正好对应了三个世界。

 

15.jpg

三个IT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世界不只是物理、心理,还有第三世界——人工世界。老IT(工业技术)是开发物理世界的主打工具,旧IT(信息技术)是开发心理世界的主打工具,一直到今天的物联网。

 

现在,我们必须开发一个新世界——人工世界。所以,人工智能成为热点,大数据变成石油矿藏了,IT变成新IT了。

 

16.jpg

三个世界

 

再回头看历史,又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你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卡尔(卡尔·雅斯贝斯)。在中国卡尔很有名,他在卡尔·马克思去世的那一年(1883年)出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年出版了《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17.jpg

卡尔·雅斯贝斯与《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为什么?因为他在这本书里提出了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600年期间,世界各个地方出现了一批哲学家,比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利士多德,中国的老子、孔子、孙子。

 

人们开始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人性大觉醒,哲学出来了,这是第一轴心时代。   

 

第二世界——心理世界,从文艺复兴一直到爱因斯坦,是理性的大觉醒、科学的兴起,这是第二轴心时代。后来又有哥德尔定理,认为理性是有界的。人工智能最主要的创始人之一赫伯特·西蒙提出有限理性原理,并获得诺贝尔奖,开始了人工世界里的第三轴心时代。

 

哥德尔当年还以数学形式提出不完备性定理。从哲学到科学,从科学到技术,现在新IT发展起来了。为什么会有轴心现象?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说法,是由全球化引发的。

 

第一世界——物理世界的全球化,你有我无,只能是负和。第二世界——心理世界还可以是零和,全球化表现为自由贸易。自由贸易现在也要走到尽头了,所以要开发第三世界。

 

这个世界的好处是正和,你有我也有,甚至可以无中生有。所以,我认为一带一路应该是第三波智能全球化的先锋,是共赢、包容

 

18.jpg

三个轴心

 

人类为了这一天不停地建网,从交通网到能源网、信息网、物联网,但人类还缺一张智联网。这样整个社会都有所改变,交通变成社会交通,能源变成社会能源,计算变成社会计算,最后,智能一定要变成社会智能,这样才能实现智能社会。

 

这五张网就以一种新的力量把三个世界紧密地变成一个整体。我将其命名为五力合一,即数据的力量、计算的力量、算法的力量,这是在人工智能领域起最大作用的力量,还有网络的力量、区块链的力量

 

19.jpg

五力合一

 

人工智能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合一体,就是人机结合、知行合一、虚实一体。如此,工业自然而然地走到工业5.0时代,虚实平行实现智能技术。

 

这与德国工业4.0有很密切的联系,德国工业4.0的核心是ICT+CPS。时代要求我们重新解释它:智能互联技术+CPSS,从工业自动化跳到知识自动化。

 


20.png

ICT+CPS

 

平行智能

 

网络化后,社会系统工程化、工程系统社会化,简单的系统联网后全变复杂了,这种趋势今天已非常明显。所以要换一种思路——平行。不仅强调CyberPhysical,一定要加入Social,这样才能有智能产品的出现、智能产业的兴起。如此,自然而然形成平行智能。

 

最初,提到平行智能,大家都觉得太超前了,只能在社会系统使用。没想到2004年底的时候,部队就提出做平行军事工程。2005—2015年,我们做了一系列研究。现在,战士是平行的,装备是平行的,导弹和航母也应该是平行的。

 

这种合成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了一个潮流。将来一定要实现虚实分离,不但物理世界有核威慑,心理世界还要有威慑,最后人工世界必须有威慑,这就是未来的必然结果,平行就是要跨越认知的鸿沟到达这个结果。

 

如何实现?采用平行智能的方法。这一方法既有哲学基础,也有科学技术。利用现在的牛顿机和未来的默顿机产生平行机,把三个世界打通,将会产生一系列新的职业。

 

这就是人工智能将来带给我们的新职业,不是让50%、70%的人失业,而是为人类提供几乎90%以上新的工作。将来一定是人跟机器一起工作,不是物理的机器人,是软件定义的知识机器人。

 

手机已经是它的雏形了,现在是APP,将来是DAPP,再进一步就是知识机器人跟人一起工作,把小数据导成大数据,大数据变成小智能,这就是必须必然的过程。

 

这种虚实融合的平行智能的使命就是UDC转成AFC。将来人与机器人一起工作,人只提供UDC(不定性、多样性、复杂性),机器人将其内化为AFC(灵捷、聚焦、收敛)。

 

21.jpg

 

平行就是智能的虚数iimaginary number),它是想象的,但它有用,不把-1开平方根就得不到很多简单方程解。因此,将来的空间一定是虚空间跟实空间合一。十多年前,这种想法被很多人觉得是幻想,但现在已经得到更多人认可了。

 

22.png

 

网络虚拟空间就是复杂智能系统虚数的载体

 

虚实之间的鸿沟怎么跨?靠数据建基、靠平行架桥

 

23.jpg

平行系统:跨越认知鸿沟的桥梁

 

24.png

 

对我来说,大数据就是二句话、三件事:数据说话、预测未来与创造未来,合成起来,可归结为人工社会、计算实验与平行执行,也即ACP,这就是平行智能的最大的核心。

 

25.jpg

大数据的解析思路

 

大数据填鸿沟,人工平行系统架桥。这样一来,将来所有的东西都是平行的,人、机器、产品是平行的,过程是平行的,工厂、工程、大坝是平行的,城市是平行的,社会是平行的。

 

26.jpg

平行产品=物理产品+软件定义的产品

 

27.jpg

平行工厂 = 物理工厂 + 软件定义的工厂

 

将来这些系统都会从小数据产生大数据,所以以后不是看部队有多少兵、有多少武器,是看软件定义的部队、装备有多强。数据是无限的,精度是无限的,限制就是耗电量,所以能源将来会成为大问题。

 

这需要很多技术,区块链就是其中之一。然后管理自动化、财务自动化、法务自动化、人跟机器一起工作。不但部队在实践,企业也开始这种实践。

 

我们选择了一个研究方向——平行驾驶。我们研究月球、火星上的无人驾驶,到矿上的无人驾驶,最后研究公路的无人驾驶,现在我们研究平行驾驶。

 

平行驾驶就是软件定义的车与物理车在路上一起开,软件定义的司机与人一起开车。我们做了十年的无人车比赛,现在开始做平行测试。

 

无人车成为人工智能最热的热点,只有靠这种平行系统才能实现从UDCAFC,这是人工智能、新IT带来的必然的结果。

 

智能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与使命

 

大家可能会担心,人工智能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黑格尔说: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人们从来都不从历史汲取教训。

 

当年工业革命,老IT刚开始时,1589年,英国人威廉·李发明针织机后兴冲冲地去申请专利时,得到的却是女王的训斥:"你的发明将会把我可怜的臣民都变成乞丐。"

 

还有卢德运动,干脆把机器都破坏了。但今天,机器却是比以前更智能了。当年卢德等人担心机器让工人失业,让他们更加贫穷,但机器发展到今天并没有夺去我们的工作,也没有让我们更加贫穷。

 

有些专家号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会毁灭人类,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至少让我们失业。计算机刚出来时,有人说,世界有5台计算机就够了。但现在,手机的计算能力可以代替那个时代5000万台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哥德尔是数学家、哲学家,他相信人脑永远胜过机器,胜过计算机。即便数学不是人类发明的,计算机也无法超超越人脑。我给将其总结为广义哥德尔定律

 

28.jpg

广义哥德尔定律

 

具体而言,就是计算机的算法智能永远无法超越人类的语言表达的语言智能。而语言表达的智能又永远无法超越大脑能想象出的想象智能。《道德经》开篇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在相当程度上正好对应算法智能、语言智能、想象智能。

 

我们现在到了智能时代,今年又是改革开放的40年纪念,这40年非常伟大,下一个40年如何更加伟大?不要再弯道超车了,我们要创自己的直道,要换道,平行超车,我们要有自己的话语权

 

2017720日,国务院下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我国要建立自己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智能科技体系、智能军事体系、智能经济体系、智能社会体系,这就是我们的新理念,这就是我们的新直道,一定要有自己的话,自己的语,否则有何脸面要话语权?

 

29.jpg

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目标

 

1994年,《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让我的理念有了极大地转变,让我了解了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但我相信开放社会没有敌人,等到2024年,我也要写本书——《开放社会及其朋友》。

 

生命有限,但合起来的生命是无限的。对未来,特别是下个40年,我希望我还能看得到智能社会的初步实现。

 

人工智能是时代的召唤,大家都要有激动之心

 

但科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人工智能从出现发展到今天才60多年,其实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就开始了,从莱布尼茨到布尔,一系列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一起为智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所以大家要有敬畏之心。

 

最后,智能技术就是一种技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来做好事,也可以用来做坏事,所以大家要有平常之心。谢谢大家! 

 

本文是根据王飞跃教授2018 10 26 日参加中国科学院盛放 40 剧院式科学演讲暨纪念科学的春天 40 获奖作品颁奖仪式现场报告录音整理而成。

 



https://m.sciencenet.cn/blog-2374-1168708.html

上一篇:[转载]智能网联正在重塑汽车产业链丨智车科技企业行
下一篇:[转载]Token到底有什么用:货币与证券的二维属性

21 刘钢 王宏琳 文克玲 武夷山 韩少鹏 李东风 蔡宁 徐义贤 罗汉江 王乐 刘光银 李剑超 罗娜 贺玖成 黄坚亮 周志刚 强涛 汤茂林 周忠浩 shenlu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