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李杨反目的启示 精选

已有 4902 次阅读 2008-2-28 15:37 |个人分类:科学书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竞争, 合作, 荣誉

两位诺奖得主,从合作伙伴到反目,其结局是令人痛心的。

依照两位大师的实力,假如他们继续合作的话,也许有机会再次获取物理学诺奖的。近半个世纪过后,再去追究原因,追究谁的责任比例高已经意义不大,这有些类似于更早些时候的鲁迅兄弟的反目。见解、性格等因素导致的弟兄或者伙伴的疏远、分离或者反目造成的伤害是双方的。

人是讲交情的,尤其是是国人,对于交情、感情的看重,有时候使他们误入歧途,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这样的事情,这样几乎亲痛仇快的事情,无法避免,应该与人性的某种弱点有关。

他们的裂痕,也许出现在合作期间的某次不愉快;也许那些不愉快起初与研究本身无关。有的合作伙伴关系融洽,起初不是由于观点的一致或者互补;而是互相认可对方、欣赏对方的为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竞争对手可以成为好朋友;反之亦然。但是,即使是竞争对手,私人关系也不一定僵硬,不一定要反目。具有高质量的竞争对手,是一种福气,那样才有意思。不然,与不同档次的人员竞争,赢了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从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上,都不难找到相应的例子。有终生友谊之树常青如马、恩的,有患难时合作、享福时分手的;也不乏早期合作,中年分道扬镳的半截朋友。同样,一个人与某种期刊的合作,也似乎有某种因素在起作用。也有分、合之别。这种关系,类似于朋友关系,有缘分深浅、长久的差异。

 

合作的确出效益。但是,强扭的瓜不甜。如果两个合作伙伴的“蜜月期”已过,并且出现了不得不分离的症状,再强调合作意义不大;而,假如原来的合作双方,都觉得合作下去不是好事情的话,这样的合作就是互相折磨了,是互相伤害了。这样的时候,还是顺从自然,各自走路为好。



https://m.sciencenet.cn/blog-255-16500.html

上一篇:学术思想与语言风格
下一篇:1976年的黑白照片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1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