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读句艳华<<看淡与放下>>

已有 4058 次阅读 2012-11-14 17:11 |个人分类:小说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文章, 文艺, 日报

  近读科技日报文艺副刊的文章句艳华<<看淡与放下>>(全文见附录),很喜欢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因为只有文学,才距离生命和内心那么近。
  莫言获奖之后,马上有人开始消费他。他成了一些人的摇钱树。
  我觉得,考察一个作家的成长历史,比单纯羡慕他的成功更有意思,也更有意义。
  在他结束部队生涯的15年前,肯定有人是非常高兴的。以为他终于被清理出去了。好似
锅沿上的糟糠一样,漫溢出去了。哪里知道,留在锅底的也有药渣滓啊。
  莫言的成功,让那些排挤过,想要消灭他的人物,再次可以得意地宣告,虽然有些无耻地宣告,
多亏了我们当年那样激励过他。
  让他去检查日报当记者,推荐他去当主编。不都是在成全他吗?
  实际上,莫言是做到了看淡和放下。他放不下的是对于文学的痴迷和热爱。写作时上帝,写作之外
可以“任人宰割”。那些欺负过他的人,不是曾经对他的心灵施展过檀香刑吗?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
阻挡不了他的《爆炸》,他的红高粱,不害怕洪水的肆虐。蛙声一片,不就是一种生命的声音在大地
上回响吗?
  有阻止住的,就一定有阻挡不住的。
  有失去的,就一定有得到的。
  那些处心积虑迫害过他的人,迟早会显现原形的。
  上帝很公正。时间很公正。小说也是公正的。在虚构的文字里,也有公正。
  不让人家发言,人家就不发。人家发表。发表文字。文字是一种武器。有时候,比枪炮导弹更有威力。
 
 
************
看淡和放下

    文·句艳华

    玉渊杂谭〉》

    莫言获奖了。2012年10月11日。在我们等得几乎疲劳和习惯于失望的时候,突然降临。

    尽管莫言面对媒体用语节省而谦虚,表现出了一个作家应有的品格,但他的喜悦是必然的,这是对他写作的极大褒奖。比莫言更加激动的,是全国人民。报刊、网络一时间人声鼎沸,喜气洋洋。莫言的几部代表作品很快洛阳纸贵。关于莫言生平经历的种种,都被挖掘和传播,即使他的面相,也被好事者做了细致的分析。

    长久以来,作为大国,中国作家在诺奖上的缺如,确实是一种遗憾。它体现出的是汉语体系下的中国文化走不出的百年孤独。所以我们对这个奖项寤寐思之,辗转反侧,这一次终于花好月圆,功德圆满了。

    中国作家用汉语写作。作为世界上仅存的独家表意文字,汉语具有丰富的暗示性和意象性,它可以不借助任何虚词,仅凭借简单的拼接就营造出无限的意境空间。或者仅靠语气的调节,颠覆表达意愿。汉语的美妙和意境,更多依靠品,而非读,而转换了“识别码”后,它的气场和神韵十分难以留存。所以汉语作品外译之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

    而这一次,评委们终于读懂了汉语文学作品,并且认可了它的出色。这是中国文学走出自身的语言体系,投身世界的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文学家自身可以遗世独立,保持寂寞,但文学作品却永远需要和欢迎读者。莫言的作品将拥有更多的世界读者,带领他们走进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和生命历程,中国文学也会更多地向世界分享。这是好事。对于国内,人们会藉此向文学重新投上深情的一瞥,这对已经边缘化的纯文学来说,绝对值得高兴。

    然而,我们无需将属于莫言个人的荣誉抻长了,铺平了,扯拽到无限的高度。这一份被期待已久的荣誉,并不是加冕于中国和中国当代文学的王冠。诺奖设立旨在鼓励理想主义者前行,不是对各国文学进行宣判。西方评委的中意或不中意,中国文学不会因此或盛或衰。

    与自然科学奖项不同,文学奖项的评价难以摆脱主观性,来自外民族,或者是世界角度的关照和打量,往往最着意于其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征。瑞典文学院的奖项也难免带有评委们自身价值观和审美趣味的烙印。之前被认为与诺奖擦肩而过的老舍、沈从文以及不愿提名的鲁迅等,包括为评委中唯一一位通晓中文的马悦然偏爱的山西作家李锐,他们的关注点几乎都集中在乡土世界,展示最纯粹的中国农民和土地。莫言更当此列,他的作品二者皆有,更兼吸收了西方的魔幻现实主义。

    说到心态,不由想起人们对侨居海外的华人有过两重境界的描述,第一重为忘掉自己。初到国外的新人,吃穿都学习当地人,追求发音纯正,极度抬高对西方社会的评价,不愿与华人交往,喜交当地人;第二重为做回自己。居住多年或有一定社会地位或成就的华人,喜欢穿戴中式服饰,喜好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公众场合都会宣扬中国文化的优秀,强调自己民族的伟大。

    当今时代,已无人可拒绝融汇交流之势,但我们急于融入世界的迫切心情,常常表现为上述的第一重境界,过分热衷国际标准,喜欢寻求在西方价值体系中的坐标。对诺奖害上的严重相思病即是如此。如今心愿已了,高歌欢庆之后,我们不妨看淡和放下。读读莫言,也读读其他作家的书,像关心蔬菜和粮食那样去关心一下文学。因为只有文学,才离生命和内心那么近。



https://m.sciencenet.cn/blog-255-632535.html

上一篇:南海区域的水有多深?介绍两种测深方法
下一篇:放弃科研利于其他创造力的发挥

1 汪梦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4: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