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太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hitesun 大学教师的那点事。

博文

创新是一个必须承受痛苦的过程

已有 4178 次阅读 2010-4-12 02:15 |个人分类:有思有考|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创新, 痛苦, 机会

    为了追去创新,似乎一定会经历下面的过程:刚有所谓的创新idea时,觉得找不到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大量的时间放在求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值得做,从哪个小的点做起,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做,该怎么收集数据,怎么实验,怎么评价结果等。这是一个真正创新的过程,如果没有以前良好的锻炼,不太可能把这个新idea落到实处。回想过去的几年来,觉得自己研究的很难,很痛苦。现在想来,觉得自己似乎是一直经历这样的过程,是在只有创新idea却无能力实现时的阶段,是缺乏有效方法和环境的阶段。
   
   
在几乎绝望的时候,无法将想法落实下去的时候,也许上帝会可怜我们,会突然让你发现自己做的东西还是有很多人在做,并能找到与自己研究很像的相关工作。这时,第一反应就是担心已经有人做了,再做就是重复别人的工作,那我该怎么办?该放弃还是怎么办?担心过去之后,一定要细细看看别人的研究成果,你会发现,别人虽然做了,但是总有很多地方与自己苦苦想了多年的地方不一样,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想法真的很创新,别人顶多做了一小部分工作,还有很多方向可继续探索,顶多自己落后别人一点点,但是可以学习到别人的一些方法,做其他点就可以了,这样会加速自己的研究进程,总的来说是件好事。这可能算是上帝给我们的机会吧。
   
    对于各类型学生,我觉得一开始就独立地从很创新的idea做起很不好,这样会把一个人的科研兴趣毁掉,不利于今后发展。这是因为作为学生没有创新成功的经验,没有锻炼到可以正常面对创新过程遇到的各种难题的能力,遇到问题时,常会错误地处理,选择不正确的方法去解决,经历这样的过程中,会犯很多错误,如果不能及时纠正,留下一个没纠正的错误,结果还是不会理想,这对学生毕业影响太大,进而很多学生会弄虚作假。如果导师很冒险地让学生独自去处理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难题,这是学生的不幸,也是导师的不幸,这样的研究过程能坚持下来的学生不多,因此失败的可能性太大而不是很大。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是导师不负责的表现,是导师无能力创新的表现,我觉得还是应该先让学生分阶段地学会处理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才为上策,这样可以提高成功率,导师和学生才会双赢,师生遇到的痛苦经历和问题才会少一些。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3829-311131.html

上一篇:该如何写硕士研究生毕业大论文?
下一篇:又睡晚了

4 陈安 盖鑫磊 赵宇 蒋敏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2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