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u1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yu111

博文

博弈:数学问题 VS.生物学问题——兼谈文化的功能

已有 4850 次阅读 2013-4-7 10:02 |个人分类:文化生物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文化, 制度, 进化, 生物, 博弈论

在科学网上读到学信息科学的应行仁博士写的科普系列《博弈》(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26653)读完了应博士的《博弈》,再回看他的名字“应行仁”,又禁不住地想起我们老祖宗的测字学。应博士的《博弈》理论最终的结论就是:应行仁。仁,合作也。应行仁:应该大行合作。


说完测字,再来谈博弈。什么是博弈?什么是博弈学?


百度的定义是:博弈论(Game Theory),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应博士的《博弈》系列开篇《从自私走向合作——1问题的产生》讲了一个博弈学的经典和原理故事:“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说的是两个被警察逮住的强盗在面对坦白和揭发对方时所处的选择困境:

1、俩个人如果合作都不招供,警察没有证据最多只能给俩人各判一年。

2、如果一个招了并检举揭发对方,自己就能被释放,而对方被判15年。

3、如果俩个都招了,各判10年。

最终的结果是俩个都招了,各判10年。


这个故事很有研究价值,据应博士说它成为了“二十世纪下半叶社会科学中影响最大的一个经典,而且在哲学,伦理学,生物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特别是博弈论各种课题文献中被反复提起津津乐道”。


应文想借此故事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合作才能双赢。这俩个罪犯愚蠢且自私,都选择了招供,最后都被重判10年。如果俩个人学了博弈学,懂得合作的好处,就不会互相揭发而双双获益。人类如果都懂了博弈的道理,人人、户户、行行、国国都“行仁”合作,社会就会和谐,世界就会和平,人类就不会有争斗和战争。可见懂数学、懂博弈论对人类文明是多么的重要。


然而生物学家读了这个故事会问一个生物学问题:这俩个罪犯为什么同时选择了自私而没有选择合作?这俩个人的脑子里发生了什么生化反应让他们选择自私?参与这个生化反应的蛋白和基因是什么?这些基因是如何进化的?进化为什么选择了自私而没有选择合作的基因和生化反应?


根据生物学的进化理论:生存是进化的原则。能够更好地保证生物生存的基因和生化机理被选择和保存了下来,反之则被选择淘汰。


我们从这个生物进化原则来分析一下“囚徒困境”的故事:如果俩个人中一个人无私且懂博弈的道理,选择了不招;而另一个人愚蠢且自私,选择了招。我们的文化和制度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个文化和制度最终选择了谁?保护了谁?结论很简单明白:自私招供的人被从宽释放,无私没招供的人被判15年。我们“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文化和制度鼓励、选择和保护了懦弱、愚蠢和自私。按照生物进化的理论,这里是野蛮战胜了文明,愚蠢和自私的基因被保存了下来,无私和理智的基因被淘汰。因此,在“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文化环境里存活和进化到今天的罪犯,多数是愚蠢和自私的人。这也就从生物进化的原理上解释了为什么今天的罪犯在面对刑罚的时候多数是选择坦白和揭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文化决定人类的发展方向。万千世界,什么物种都有;芸芸众生,什么人都有。自然环境决定了物种的生存和进化方向;而人类的文化制度环境决定了对人的选择,决定了对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的选择,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人。


接下来的问题是:文化和制度又是从哪里来的?什么决定了文化和制度?谁决定了文化和制度?以什么标准来建立文化和制度?我们为什么建立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样的文化制度?这样的文化和制度鼓励了什么样的品质和保护了什么样的人?


按这个逻辑推理下去得到的结论是:文化是人创造的。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文化。于是归结到古老的哲学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文化决定人还是人决定文化?


这个问题先留给大家去思考。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6037-677742.html

上一篇: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善与恶——一个80、90后看不懂的故事
下一篇:专家、权威、及不动脑子的人

4 曹聪 赵凤光 白图格吉扎布 徐传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