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60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602 真实、自由、优雅、坦然

博文

‘海归’是‘游子回家’而不是‘宾客上门’

已有 3362 次阅读 2012-1-9 22:4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华人, 职称, 实验室, 海归, 条件

    海外华人,特别是从事科技的人才回国,到底如何摆他们的位置,最好的定位是‘游子回家’,而不是‘上门宾客’。
    如果你在外面工作学习回到家中,放下行李,洗洗风尘,与家人见面问候后,就象家人一样做事,说话甚至干活,最多家人给你准备好睡觉的地方与被褥,到家时有点开水与准备好的饭菜,后面与家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而不是象一个宾客,坐在那里,主人倒上茶水,准备饭菜,聊着天,好吃好喝。完了后,挥手告别。
    海外学者回国工作,也应该是‘游子回家’的那种行为与感觉。单位给一个欢迎,给与其他人员接近的实验室(当然如果科研需要,特别是研究已经证明比单位现有科研人员好得多的地步,可以配备好的实验室条件与经费起动费),条件略有点优越是可以理解的,但绝不能‘气粗’有比其他人高一等的感觉。有没有能力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与工作业绩来证明的。在评价体系中,应该是与现有人员同样的标准。如果海归人员特别地对待,业绩与待遇不相匹配,那么如果摆平现有人员的心态。
    我相信,有能力的海归,回来后能够做出成绩的。部分做不出成绩的海归,他们在国外就能够做出比他的同事们好得多的成绩?(一定要注意,成绩是与同事相比较的)难说!
     有时候我也觉得奇怪,许多海归在国外也未必是‘掌上明珠’,也没有捧着哄着,回来就‘非常牛气’了呢?
     我们看到了许多回来的学者在国内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也给了非常好的待遇与肯定---这种人是最受欢迎的。但我们也看到,许多国外回来的学者做得还不如国内的同事。
     有时候我也感觉到不理解,有些年纪轻轻的海归在国外教授课题组做博士或博士后研究,出了几篇SCI文章,回来就是‘教授’甚至‘特聘教授’了。他们在后面的工作中,真的能够自己独立做出让社会与同行认可的研究成果来?
     我们都知道,科研是需要积累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177-527470.html

上一篇:中国人的情感,钱学森优于杨振宁
下一篇:网上有‘博客奴隶’吗?

16 刘艳红 吕喆 张骥 孙根年 陈安 王涛 张伟 杨晓虹 孙友甫 鲍海飞 徐耀 许培扬 朱志敏 马红孺 wgq3867 者仁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9: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