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新加坡模式 精选

已有 8324 次阅读 2011-10-18 05:14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生物技术, 创新创业, 新加坡

今天我们研究院来了一位新加坡来的客人,国立新加坡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Peter Little博士:


他明天给我们做讲座,今天轮流和研究员交流。我跟他介绍了R10K项目,给他看了一些最近的实验结果。我也介绍了我们做为研究员创业的事情,给他看了我们iCubate, iRepertoire公司的网页并介绍了产品和技术。他对我们的技术非常感兴趣,邀请我去他们哪里讲座交流。我大概明年初会去。新加坡去过多次了,每次感觉都不错。


中午我请L博士在研究院餐厅吃便饭,聊起生物技术创业的话题。我说:“我的感觉,香港,新加坡生物技术的科研做得好,但是产业化不见得很成功。原因之一就是给科学家的工资太高了。条件太好了,离开高工资去创业,风险相对就太大了。”


Little博士同意我的观点,他补充说:“新加坡搞生物技术的模式是沿袭电子产业的模式,靠政府扶持,而不是靠创业者内在的动力。政府花大价钱与世界一流的药厂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希望借此培养人才,把技术留下,把产业做起来。”


新加坡也是“计划经济”,在未来五年政府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投入增加20%。可能是因为看到前阶段和大药厂合作的结果不是很理想,现在开始“转向”扶持中小企业。从政府拿钱可以,需要能有行业的配套投入。


Little博士还说:“新加坡也建立了一些‘孵化器’,研发的环境做得很好,可是结果也是不尽人意,原因还是没有摸透创业者到底需要什么。创业者需要的不是舒适的创业环境,而是内心里面发出的热情。”


他还举例说,新加坡有一种给外国人的“创业签证”,可是当他太太(也是生物行业的科学家)试图申请的时候,需要递交商业计划书。一个移民单位看创业者的商业计划书?能看出什么名堂?


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亚洲国家在看待生物技术创业方面都太注重文凭,没有博士学位创业免谈。然后希望政府能通过资金奖励,“浇灌”出生物技术的创业新星来。其实,政府若真的想推动创业,最需要做的就是让“敢于冒险的饿狼”型创业者有机会去干。


我以前写过一篇题为“好资本主义”的读书感想,在“好资本主义,坏资本主义”那本书中讲到,美国这个创业者乐园有几个优越的条件:(1)成立公司容易。(2)集资容易。(3)有基本社会保障。(4)对创业成功者有高回报率。那篇文章通过我自己在美国创业的案例谈谈我对这些创业基本条件的亲身体验。


在美国,四个条件每条都比较好;在新加坡,四条也基本都具备;可是在中国,每条都差一些。因为中国也有了科技版上市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高回报已经称为可能。众多的风投,私募基金,各级政府都在寻找合适的项目,闭着眼睛也能找到一些 成功的公司。成立公司也不那么困难(相比而言),社会的基本保证也不差。再创业的机会也很好,我看到许多第一次创业失败了,换个地方还是政府的座上客,还 一样能忽悠出不少政府的钱的。


创业条件的完善不一定全靠政府,有的时候政府的操办反倒是越帮越忙。可是创业的早起,如果有政府的扶持,压力减低很多。不过,拿政府钱多了,“断奶”就难了。毕竟,和官员们搞熟了,拿政府的钱要比在市场上一元一元地赚要轻松多了。可是,那还是创业吗?


不管是在新加坡还是在美国,中国,创业的模式其实都是一样的:创业成功,靠的是创业者的热情和冒险精神。凡是能压灭创业者内心中的火焰的制度,不管是给钱还是不给钱,都很难成功。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0052-497976.html

上一篇:苹果的新诱惑
下一篇:月底去重庆开会交流

15 曹聪 郭桅 谢鑫 张婷婷 赵凤光 杨顺楷 高虹 魏玉保 周忠浩 李毅伟 XY daladala ningjing wuqiang198 lftk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2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