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joy lif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xt3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万言文

博文

西行快记(一)——怪异的关中和美食

已有 6452 次阅读 2009-10-13 16:14 |个人分类:行者足迹|系统分类:图片百科|关键词:学者| 美食, 游记, 西安, 西部, 纪行

        人们说,不到西部不知道祖国之大。

        为了看这个大,我们去了西部,体会别人告诉我的“苍凉”。

        计划中本没有西安的,但机票代理小姐,帮我做最划算的预算,在西安转机,来回只需要900元。

       这样第一站到西安,当然没走远,在机场附近,品美食、打牌……

       这节就说说西安十大怪和美食吧,配些图片,钩钩馋虫。

       天很热,首先喝了一大杯冰凉的酸梅汤

 

              再买一堆水果,有水蜜桃、香瓜……        

        挨家饭店参观了一遍,走进一家特色店,别人打牌,我研究陕西十大怪和美食经。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通常说的是:

        第一怪:面条像裤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biang--biang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biang--biang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正宗的裤带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与硬币差不多,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1元1根。 就是这样卖的。

 

        我们也来两根尝尝!这面吃起来很光滑、柔软、热乎、有筋性。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这个biang字(见下图)是目前笔画最多的汉字,堪称“世界汉字之最”。其文字的字型是所有传统字典、包括《康熙字典》不曾收录的,而其文字的发音,也是普通话拼不成的。老板认真地教给我写字的顺口溜:“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音Zhǎng),东一长(音Zhǎng),中间来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勾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一个字,写尽了山川地理,世态炎凉。(这个要用陕西话念才有味儿)  

 

       以陕西“裤带面”为题材的雕塑矗立在西安环城西苑北段内,两条比筷子长宽数倍的“面条”从碗中捞起,维妙维肖地展现出陕西十大怪之一的景象。 

    第二怪: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的很硬,用手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我们没在这里吃锅盔,但是记得小时候在外婆家吃过,2毛钱一个,名字一样,但个头没这么大,也没这么硬,还有馅儿,大概是改良过的锅盔吧。 

       第三怪: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就是辣椒的陕西和甘肃的叫法。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四川、江西的人们能吃辣椒。这些地方的人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吃着燎(好)乍咧!”  

       第四怪: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第五怪: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

 

       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第六怪: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贵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第七怪:姑娘不对外

        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极少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第八怪:不坐蹲起来  

        由于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都要蹲要一起开“老碗会”,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实际上是人们劳累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第九怪:睡觉枕砖块 

       第十怪: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只要观众叫声“好”,这吼戏者的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什么大奖,人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燎得太(好极了)”。  

         剪纸图说十大怪

         顺便说介绍一下剪纸技艺。下面是剪纸的十大怪,我在饭店的墙上拍的也是剪纸,不幸的事,丢失了,只好从网上下载一组了。

       剪纸是陕西和山西的民间技艺,我记得小时候回外婆家过年时,都会跟表姐们一起用细长的剪刀剪窗花,贴在窗上,喜庆无比,现在好像都是买的了。

       另外,十大怪也有其他的说法:

       比如:亲生女儿高价卖

        姑娘出嫁索要彩礼的习裕,在全国乃至世界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从关中人索要彩礼的数量上看,相比之下,也不算最高,但由于他们的做法过于生硬和直露,因而让人感觉有高价出卖的嫌疑。

        从媒人介绍男女相识,到双方同意确定婚姻关系举行定婚仪式,再到结婚时前夕,男方都须准备足够的彩礼。由于女方一般开价都比较高,男方还价如果较低。这时,女方的父母便会诉苦他们养这个女儿多么艰难,从接生到成人吃穿住行教育花了多少钱,一笔一笔算得清清楚楚。这时男方便会提出,干脆按姑娘的年龄,每岁多少钱算价。于是双方又展开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协议,男方备足彩礼,亲自送到丈母娘手里,婚礼才能如期举行。

       不过女方父母如此讨价还价的目的,绝大多数将彩礼又作为女儿的嫁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男方兄弟姐妹多的情况下,为女儿争得一些利益。其次也要让男方的家人知道,女方的父母难说话,不好惹,以后谁也别欺侮她。

       再比如:泡馍大碗卖

      “牛羊肉泡馍大碗卖”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似乎是白来一趟。而牛羊肉泡馍要数回民食品了。

 

       我们也分享了一大碗,虽然不是第一次吃,但是还是吃得很有滋味,所谓“不吃羊肉泡馍不算到陕西”。 

        馍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馍,自己细细地把馍掰碎,越碎越匀越好,然后给店家将馍、肉、粉丝、葱、盐、味精等调料加入,在炒瓢内旺火爆煮。吃的就是这份悠闲和滋味,自己掰的,很入味;若是偷懒,让店家切,那滋味就差多了。刚端上来的羊肉泡馍很烫,呼呼地直冒热气,吃时用筷子从贴碗的四周往嘴边拨,边拨边吃。 这么大的分量当然要用一种耀州(耀县)产的大瓷碗来装盛泡馍。 于是,“泡馍大碗卖”就产生了。              

       我们在这家小店里还品尝了另外三种面食:      

       (1)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以“薄、盘、光、酸、辣、香、煎、稀、汪”的特点而闻名遐迩。关键好吃的是“臊子”,也就是用肉丁加豆腐、黄花、木耳,烹汤浇,然后在浇在面上。

 

  (2)杨凌蘸水面   

  杨凌蘸水面的面和汤是分开的,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吃的时候从大面盆里夹出宽厚且长的面条拉到碗里的汤中,然后夹着面条一口一口地咬着吃,越嚼口越香。

  (3)陕西面皮

        面皮可以说是我的最爱,每次到陕西菜馆、山西菜馆、甚至牛肉拉面店都要来一碗。实在过瘾。来了正宗的出产地怎能错过?

PS:还有陕北十大怪:

    羊肉论件不零卖;来客都在炕上待;白羊肚毛巾头上戴;羊皮袄子穿在外;洋芋当饭不当菜;锣鼓能把天震坏;挖个洞洞当家宅;媳妇不叫叫婆姨;斜跨毛驴走得快;信天游上口解忧愁。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3156-260268.html

上一篇:我的老师们(六)——两位研究生导师
下一篇:从化的梅花——广州印象之二

8 郭向云 马中良 杨秀海 刘畅 周家喜 齐霁 刘华鼐 yinglu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1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