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江苏与浙江(1)释名 精选

已有 4456 次阅读 2024-5-7 08:21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杂说江苏与浙江(1)释名

有些北方人常常分不清江苏和浙江,可能跟从小没有很好学习地理有关。但是,要从说普通话的口音中,分辨出江苏人和浙江人,对于一般人确实是很有一些难度的,因为江苏南部与浙江北方并没有很明确的地理分界,这两个地区的方言都属于吴方言,从而说普通话时往往带有相似的口音。

江苏省取名于江宁府(即如今的南京)与苏州府的首字。浙江则取名于水名,浙江古称之江,就是钱塘江,严格地说,钱塘江是之江(浙江)的最下游。江苏省的政治和经济的“重心”在江苏南部,浙江省的政治和经济“重心”则在浙江北部,所以一般人所说的江浙,主要是指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它们差不多占据了整个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最东部的上海市也是最近一百来年里才陆续从江苏省分离出来的。

如今江浙一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总是在中原地区,几次中原地区的战乱才使得江浙一带富裕了起来。其实,中原文化中心论只是由于古代书面文献记录的结果。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夏商周这一“帝王”系列的传承最多只是叙述了黄河流域的情况,并没有包括长江流域,更不是全面真实的中国古代历史。

现代考古工作证明,在太湖流域也就是现在的所谓长三角地区,早在距今7000年前就有了马家浜文化为代表的人类文化社会。在那里居民从事稻作农业,种植籼、粳两种稻。饲养狗、猪、水牛等家畜。纺麻织布,有先进的纬线起花罗纹编织物。住房方面,当时已有榫卯结构的木柱,在房屋室外设有排水沟。

而距今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被认为可能是我国最早的国家都城。古城南北长约1910米、东西宽约1770米。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甚至有人认为它是我国第一个王朝的所在地。

不过,可能是没有与外界交流的缘故,那里一直没有金属器具的使用。所以,到了后来就落后于中原地区了。在《尚书·禹贡》中,就说“厥土惟涂泥,厥田唯下下”(那里的土是涂泥,那里的田地属于下下等级)。《禹贡》把九州的田地分为九等,从上上等,到下下等。

在有书面记载的中原文化中,江浙地区的文化起点被记载为周文王的伯父泰伯和仲雍。据说,因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有意传位给其三子季历以便将来传给季历之子昌(即周文王),长子太伯携弟仲雍迁居江南,与当地人一起建立了吴国。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让伍子胥建城作为吴国都城,至今2500多年了。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在会稽山卧薪尝胆,中间又夹杂着范蠡西施等历史传说,这场春秋末期的吴越争霸,给所有的后人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吴国都城即如今的苏州城,越国都城会稽就在如今的绍兴。越国灭吴以后,把吴国的都城改称为会稽。楚国打败越国,仍称会稽。秦统一天下,设立郡县制。在那里设会稽郡,郡治在吴县(今苏州城)。会稽郡治理的范围差不多就是原来的吴越两国。北至长江,南到今福建。西汉延续秦制。

到了东汉,由于经济的发展,分会稽郡为吴郡和会稽郡。吴郡治吴县,治理差不多原来吴国的地方。会稽郡治山阴县,即今绍兴。治理差不多原来越国的地方,包括今福建。两个郡以钱塘江为界。

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的句子,这里的吴会就是指吴与会稽,即古吴越这块地方。

到了三国时期,孙氏建立吴国,并修建了建业城(今南京)为国都。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均为其属地,所以那里即长江下游的江南一带也常常称为吴地或三吴之地。三吴一般指吴郡、吴兴、会稽,都是从秦汉会稽郡分出来的郡。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直到鸦片战争年代,形成了在如今的江苏以南京为政治中心,苏州(隋代改吴为苏州)为经济中心的地位。

从秦汉到六朝,钱塘江南面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则一直是会稽,即山阴,也就是如今的绍兴。在东汉末,今福建部分从会稽郡分出,设立建安郡,这是今福建这个名称中“建”字的来历。

在钱塘江口作为最重要渡口的余杭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繁荣。杭即斻、航,是用船渡水的意思。当年秦始皇东巡,渡钱塘江到会稽,设余杭县。到了隋代,设立了杭州。开通的大运河,以杭州为终点,这样隋唐以后,今浙江地区就形成了以杭州为中心,钱塘江南则有会稽(山阴,越州)为“副中心”的格局。需要说明一下,杭州过去一直在钱塘江北,横跨钱塘江两岸是现代才开始的行政区划。

唐代设江南道作为监察机构,曾经分出江南东道,辖地差不多就是如今的江苏南部和浙江。

在唐代,吴地经济已经大大发展起来了,成为唐皇朝最重要的税赋来源的之一。苏州和杭州几乎是它们的代表,后世遂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民谚。

其中尤以苏州的经济最为发达。韦应物做苏州刺史时有诗句说苏州:“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白居易做过湖州、杭州和苏州三个州的刺史,他曾经对这三个刺史的事务繁忙程度作比较,他说作湖州刺史太空闲,苏州刺史太忙碌,杭州刺史不闲也不忙。由此可见,即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也还是有差别的。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以杭州为国都,加强了杭州在钱塘江流域的中心地位。

到了宋代设立两浙路,辖地唐代的江南东道差不多。后来分为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由于浙江下游是西南到东北流向的,两浙西路就是在钱塘江北,两浙东路则在钱塘江南。这样,润州(镇江,当时包括如今的南京)、常州、苏州、湖州、杭州,都在两浙西路,而两浙东路的路治在越州(即如今的绍兴),如今浙江省在钱塘江南边的地区都在两浙东路。显然,两浙西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大大好于东路。但是这样做有有它的道理,因为毕竟钱塘江是比较大的江河,隔水管理总是不方便。

同样的原因,自古以来,长江下游两岸也往往不在一个行政区内。例如如今长江北岸的扬州市,古称广陵,与“扬州”这个名称并无关系。六朝时,扬州刺史(或称扬州牧)一直在建业(建邺,如今的南京),而且往往由朝廷权臣所兼任。到了隋唐两代,朝廷为贬低六朝古都的地位,让如今的南京置于润州的管辖之下,而把扬州的称呼,给予了江北的广陵。从此,广陵改称扬州(治广陵县)。扬州在唐属淮南道,在宋属淮南路(为淮南路治)。均与位于江南的唐江南道、宋两浙路没有隶辖关系。

靖康之乱,宋朝赵构逃到江南,改杭州为临安府,成为南宋事实上的国都。在逃亡途中住在越州时,改元绍兴。两个字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并把越州改名绍兴府。

元代把全国分成十个行中书省,名义上是中央派出机构,实际上是地方一级行政区划。今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和福建,都属于江浙行中书省,简称江浙行省。而江苏和安徽北部则都属于河南江北行省。长江依然是分隔两个行政区划的界限。

明代朱元璋建都金陵,称京都,把它的根据地淮河领域即凤阳一带与江南划在一起,称直隶。这样长江下游的两岸,都统一在同一个行政区划中。

朱棣迁都北京,保留了南京的编制,于是有了南京和北京两个都城。这也有了两个直隶,南方的称南直隶,包括了如今的江苏(包括上海)和安徽。浙江单独成省,行政区划至此基本固定。

清代延续明代的行政区划,不过把南直隶改称江南省。后来因江南省比其他省分经济规模过大,税赋为全国的三分之一之多,所以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安徽取名自安庆、徽州两府首字)。但是,在实际使用时,江南这个名称一直贯穿于有清一代。主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总督名称也是江南江西总督。

从六朝开始,直到清代中期,如今江苏境内,南京一般为政治中心,苏州为经济中心。从唐宋开始,直到清代中期,如今浙江境内,也有两个中心,全省的中心为杭州,钱塘江南的中心是绍兴。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2874-1432966.html

上一篇:留守儿童和住校少年
下一篇:杂说江苏与浙江(2)近代的蜕变

14 刘进平 尤明庆 张晓良 崔锦华 孙南屏 郑永军 武夷山 王从彦 刘山亮 逄焕东 冯圣中 孙冰 段含明 吴嗣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