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in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utine

博文

链遍江湖,链链不同

已有 2202 次阅读 2016-7-5 13:1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区块链

主导私有链取代公有链这一进程的主要是金融界。区块链技术及其复杂,也极富争议性。包括被德勤认为最具颠覆性意义的区块链支付应用,也被认为可能威胁银行的地位。因此德勤提出,各银行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个挑战,转向区块链技术尚未深入的领域。比如第一个区块链金融财团联盟R3 CEV,现在已有数十家金融巨头,合作紧密,积极推动区块链在银行界内的运用。R3正在着手为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中的使用创建区块链代码、制定行业标准和协议,并称将在一年内启动其区块链项目,银行可以通过使用这种通用共享账本技术,大幅减少协调成本。

2月初,央行行长周小川接受财新专访时,也对区块链表明了理性务实的开放性态度。

将区块链技术从比特币中分离出来后,金融界人士迫切希望能将其运用到自身环境中,而对比特币界所期待的去中心化、自由货币的乌托邦并不在乎。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就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举办的首次培训会上表示,央行提到的数字货币和现在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不完全一样,后者是无中心的,而央行的是有中心的,“尽管用的是同样的信息技术,但发行、运作的原理不一样,这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探讨”。今年年初,英国政府发布了一份名为《分布式账本技术:超越区块链》的报告,提到英国政府计划开发一个为政府管理提供服务的“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系统,而非“去中心化”。这意味着英国政府并未接受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

中国和英国同时在区块链的中心化问题上发声,表明央行、政府、法定货币等方面是不会运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的。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新旧金融体系之间的博弈,这都是争论缘起的原因。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国外的比特币从业者,或是计算机科学家大多反对联盟链和私有链,而金融界人士支持比特币的人居多。可以说两方都是某种程度上的既得利益者,比特币从业者在比特币,也就是公有链上投注了大量心力,公有链向私有链的转变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利益;金融界人士也不希望坐视公有链领导的去中心化、去中介化革了银行、交易所等的命,因此提早在区块链上布局,希望借此新技术维持金融机构的领导地位。

理性的声音:

除去两派人士的论战的喧嚣,业界还是存在冷静的声音呼吁大家理性看待这一问题。其中的代表就是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和《经济学人》杂志。

Vitalik Buterin是以太坊的创始人,以太坊于2015年7月上线以来的迅速崛起,是基于区块链技术上进行智能合约应用开启无限可能性的代表案例。作为另类区块链中的优秀改进,以太坊致力于打造一个提供超强图灵完备脚本语言的优秀底层协议。在该协议的基础上,用户可以创建任意的高级智能合约、众筹协议、货币、投票、公司管理或其他去中心化应用。

尽管年纪轻轻,Vitalik Buterin的观点却十分有前瞻性,他很早就看到了比特币和基于比特币区块链改良的币在实现多样化功能上的困局,因此希望在底层布局,建立一个用于实现区块链广泛应用的协议。以太坊这一平台的建立,正是他将区块链领域的资源团结整合起来的方法。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他在自己的博文《在孤岛上》这样写道:

“即便数字货币社区的人们不会全都团结起来站在“比特币”的旗帜下,有一点还是值得争论的,那就是我们需要以某种方式团结在一起,努力建立一个更加统一的生态系统。“

“对生活,对数字货币界以及等等事情来说,如果比特币不足以强大到成为一个切实可行的支柱,那我们为什么不建立一个更好的以及更加可升级的分布式系统来替代它,并且在新的系统上重建每一样东西?”

——Vitalik Buterin

《纽约时报》的文章将以太坊看作一种可与比特币匹敌的虚拟货币,但VitalikButerin的初衷并不是再造一个比特币,智能合约和对搭建私有链的支持才是以太坊的核心竞争力。2015年8月份,他在博客上也专门写到了对公有链和私有链的看法。不同于其他非金融界的区块链圈内人,他没有一棒子把私有链打死,而是很客观的通过分析需求来分析两种区块链的存在意义。

“任何事物从任何角度分析,讲都是一个成本效益分析。如果用户们想要专门用来执行特定功能的特定网络,那么网络将会为此而存在,如果用户想要一个执行通用目的的高效网络,它同样会存在。”

“金融机构对这种系统有着很大的兴趣,这也导致了部分人的激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样的发展,是违背了去中心化的本质,这是那些守旧落伍的中间商们孤注一掷的行为(或者说只是简单地提出了一个非比特币的错误应用)。然而,对那些仅仅是因为想更好造福人类,或者只是继续寻求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的人们而言,公共和私有区块链有什么实际差别呢?”

他引用David Johnston(Dapps Fund Managing Director)的比喻来解释这种共存,“区块链就好像程序语言:他们彼此都有自己的特殊属性,并且从程序语言的历史上来看,很少有程序员能够虔诚的遵循唯一一种语言。我们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用最适合的方法。”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这是Vitalik Buterin的观点。

《经济学人》对区块链的态度也不是非黑即白,2015年10月底,《经济学人》刊登了使区块链技术广为人知的封面文章《区块链,信任的机器》,明确将区块链技术从比特币“不好的名声”中抽离出来,提及了多项区块链在私有链方向的应用。

这一创新,其承载的延伸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加密货币这个范畴。区块链让人们可以在没有一个中央权威机构的情况下,能够对互相协作彼此建立起信心。简单的说,它是一台创造信任的机器。

区块链是一个貌似平凡的过程,但是有潜力改变人们和企业之间互相协作的方式。比特币狂热分子已被纯粹的自由意志给迷住了,即数字货币能够超越任何央行的这种理想。真正的创新不是数字货币本身,而是铸造出它们的信任机器,而它的希望远远不仅如此。

文章中提到“在一个分布式的系统里面,没有信任的地方,区块链就发挥作用了。”,这与Vitalik Buterin不同需求对应不同区块链类型的想法不谋而合,不拘泥于类型,而是专注于适应应用场景。

当然《经济学人》也不是一边倒的打压公有链(比特币),偏向私有链,在2016年3月份刊登的文章中,就表达了银行界对区块链技术过度狂热的担忧。

“在技术最终得到应用前,过高的期望会带来失望。”

即使区块链会深刻地改变社会,这个技术也必然需要经过时间的磨炼,需要不断地进行发展,需要探寻如何和现实世界相结合。现在的区块链技术,有些像是早起的互联网时代,现在来谈Web2.0或许为时尚早。《经济学人》这篇文章只不过再次提醒我们,我们经常会高估技术短期内产生的影响,而低估长期可能产生的影响。

我们认为,公有链和私有链并非是非黑即白的对立关系,关键还是要针对特定的应用场合的需求,选择合适类型的区块链。橘生淮南则为枳,强行推崇、推行单一的区块链体系只能无功而返,因地制宜才能解决问题。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排除以后公有链和私有链的界限会变得比较模糊。因为每个节点都可以有较为复杂的读写权限,也许有部分权限的节点会向所有人开放,而部分记账或者核心权限的节点只能向许可的节点开放,那就会不再是纯粹的公有链或者私有链。

目前国内外对区块链技术都处于初创和研究阶段,尽管有来自监管者的关注和积极讨论,但区块链到底如何应用仍是关切者的共同疑问。若是为区块链而区块链,反而因为过度设计,丧失了使用新技术的意义。

目前市场的情绪是,总感觉很多问题可以基于区块链技术得到解决,但是实施起来还是困难重重。主要的困难点不是技术上的,还是其经济效益。国内的区块链应用必须找到能够为客户切实创造价值的应用场景才会成功。

对于公有链,对于一些全民参与的应用场合,例如医疗、公证、彩票等方面,就有它独特的优势。而像投票、民调、去中心化自治公司、组织等方面,还是需要政治环境发生改变,公众认可程度提高之后才能提上议事日程。同时在搭建公有链时也需要考虑到成本、可控性、实用程度等方面

实际上,公有链技术实现后能惠及的人群的想法,正是公有链发展最大的障碍。在行业外,区块链还不被人所熟知,人们很难完全将信任票投给这个解决信任问题的技术。

不被熟知的公有链的竞争对手是概念深入人心的中介们。事实上像房屋中介、UBER等中介(此处称UBER为中介不太恰当,可以理解为一种目录化的公司),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对自身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减少了费用,提高了方便程度,并且建立了评价机制,足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在人们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那么公有链在这些方面就有些无可奈何。所以公有链在应用上很难立刻撼动中介行业中现有的几座大山,彻底的去中介化也很难实现。

同样,公众对完全去中心化并不感兴趣,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便利。

以支付为例,支付宝之类的第三方支付短期内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也许区块链建立的去中心化支付机制有些更好的地方,但这不足以使民众大规模地更换支付系统。

就如同互联网上千千万万个节点都是离散的,但最后人们还是需要门户网站、社交平台等中心将彼此相连。这样的观念无所谓对或错,只是现阶段不接纳完全去中心化,这需要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现今区块链的发展还将会是缓慢渐变的,由内而外的。量变引发质变,当人们逐渐改变了观念,那时就是公有链时机成熟,大放异彩的时代。

而私有链,由于范围小,可以率先在较小的圈子中进行实验,不需要得到全民的理解和认可,只需要参与者的认同。IT界、金融界、企业界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区块链的颠覆性意义后,便可以立即搭建私有链在行业中落地发展,这样更多的应用机会也促进了私有链的发展。

私有链的灵活性也使得它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较公有链占优势。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所需特性不同,会需要定制化强的区块链服务,这样的市场中就需要有做BaaS(区块链即服务)的企业来提供个性化部署区块链的解决方案。“区块链即服务”即把区块链当做一个基础设施,并在上面搭建各种满足普通用户需求的应用,我们的云象区块链也是作为一个半开放的平台,为企业级的B端客户进行服务,提供身份验证、电子证据保全、供应链管理、产品追溯等商业智能合约应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今后私有链的发展可能会领先公有链一步,会更早解决自身的不足,吸纳公有链的优点。而不同的私有链也会有针对不同应用场合,发展出自己的特色。链遍江湖,链链不同。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81013-988790.html

上一篇:区块链技术与未来金融发展
下一篇:区块链的脑洞大开:三体、KK和星际争霸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6: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