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tao10124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tao1012450

博文

一个本土博士对于科研现状的理解

已有 3053 次阅读 2012-12-2 17:0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研, 文章, 能力, 年轻人, 最大的

当前大家对于逃离科研讨论的还挺热乎,趁着这股热乎劲还没结束,表达自己对于科研的一些想法:
    很多年轻人做科研最大的障碍有两个方面:不公平和没希望:
为什么这么说呢,可能多数海归回国后职称来的太容易(但是现在也没哟那么容易了,以后也肯定越来越难),凭证海归经历或是手里有两篇好文章,或是没有什么文章,年纪轻轻作为各种人才引进回来获得高级职称,其中不乏有科研素质非常好,能力非常优秀的。但我根据自己周围的情况总结出国海归大概有两种:第一种真正对科研感兴趣,希望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科研水平,也希望在科研上有所突破和成就;第二种就是出于各种无奈或是从众心理(没有找到理想工作或是工作没希望),被迫出国。其次发好文章也有大概两种情况:第一种个人有着非常好的科研素质,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考和创新能力,依靠自己优秀的能力发出好文章;第二种属于科研素质一般,但能够认真踏实做实验,其实本身对科研并没有什么想法,幸运的分到一个好课题,然后也发了好的文章。自己了解的情况感觉后面一种居多,这些人年纪轻轻拿到高级,无形中将另一批很多人的路堵死了,年龄相差不多,但很多职位都是有限的,凭借职称的优势占据了很多有形或无形的资源:职称、课题、项目、学生、待遇等等,这些资源对于另外一些人无法企及的。因此开始竞争的时候就处于很大的劣势,由于无法公平竞争同时年龄接近,很有可能10年或20年都无法做到高级,这让很多年轻人感觉非常绝望。对于这种情况:还是有些人得来的太过容易,但是本身能力有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因此让大家(其实这个大家中有一小部分人确实比较优秀,但是多数可能也并不适合做科研)感到极度的不公,为什么能力差不多,差距就如此巨大,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条捷径,但是自己同时又没有这个捷径,这个情况下如果再让让别人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做上10-20年才有可能达到这个程度,一般人尤其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很难接受,因此就会由不公导致绝望。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10多年了,现在正在慢慢的有所改变,因此现在在国外的海归也有着诸多的无奈,其实大部分能回国的海归都应该说是幸运的,也有一部分是有关系的,我还认识一些海归,想回但是没有好的职位,也没有什么关系,一直在国外挺着。现在大家对于海归不像以前那么神秘了,因此以后如果海归在作为人才引进回国,文章是一方面,可能更主要的要看关系了。
    根据上面的分析,如果真的看不到希望,自己对科研也没有那么大兴趣,逃离科研倒也没有什么,其实就是一个职业的转换而已。因为科研本身就有很多并不是真正热爱科研和适合科研的人在做。但是如果真的喜欢科研,我认为还是需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做下去,有可能短期看不到希望,但是这东西时间长了,还是能够看到优势的。所谓专家,就是在一个行业里面做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和智商没有多大关系,只要你能认真和坚持,能够熬过短期甚至中长期的一段艰难的时间,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的,毕竟这个世上99%的人的付出和收获是正比的,而且不可能一个人一辈子总是那么点背。无论科研还是其他工作,如果想要做到更加出色,就必须有和同行业大部分人不同的地方,只有和大多数人不同,最后才能做到与众不同。这就包括能够勤勤恳恳的工作,认真专研的态度,顽强坚韧的性格,并能忍得住当前现状和困难,以及在工作中勇于开拓、创新的想法。如果这样的话无论什么人在什么行业最终都能取得成功。但是大部分行业的大部分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如果感觉自己不是很喜欢科研,对于现状无法改变但又非常希望有所改变,就做自己感兴趣的或是待遇好的工作,每个人都是有需求的,年轻人如果穷的叮当响,对于科研工作不是非常感兴趣,还看不到希望,就不要搞什么科研了,感觉科研在中国的大现状是给那些没有生存压力的人做的玩的,拿着纳税人的钱玩着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趁机自己在捞些好处。但是也不排除有真正做科研的人(我认识一位导师和我们强调科研就是生产力,最终一定要为应用服务的,因为这是纳税人的钱。这也是我遇到过的最为尊敬的导师),这样的人我认为还是应该坚持。
    最后在谈一下对于女性读博的看法,无论喜欢不喜欢科研、如果选择读博,最好能够在读博前找到另一半,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但不绝对。如果是单身女性读博的话,博士期间压力非常大的,这个期间很少或是很难有时间或是心思、精力再去找对象,谈恋爱。但是这一读就是3-5年的时间,基本上出来差不多接近30,这个时候首先是对象不好找,其次工作也不好找(没有歧视的意思,客观情况),说的好听点读博对于一个人可能是身心的一场考验和历练,但是我认为对于单身女生身心来说不仅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摧残,甚至会让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改变,当初我在读书的时候,如果我看到谁说女博士怎么怎么,我也会鄙视的,认为这个人想法有问题,现在看看社会上普遍这么说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试想想对于一个女性,从20-30,如果整天脑子里面就是试验、paper和毕业。一毕业就要赶紧找对象,很快面临生孩子的任务,进入作为母亲的角色。立即从学生到家庭角色的转换,如果一个女性在人生中在最宝贵、最自由的阶段没有时间谈恋爱、没有时间打扮、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能享受自己的时光。这个过程有可能让她的思维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生改变,有些人的想法确实和一般人是不同的。但是如果在读博士前有了另一半的话,这样在你的人生中比较艰难和宝贵的时光中,一方面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交流和倾诉的对象,另一方面在这个阶段可以有人能和你共同承担你的困难、分享你的成功,共同陪你走过这一阶段每个人都应该走过的路,经历过的生活和感情。上面说的也不绝对,每个人性格的不同决定想法的不同,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过程读博,都希望每一个读博士的人在经受这种历练的时候,别忘了生活中不仅仅只有试验和文章,在拥有高学历的时候还要具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健康的思维方式。


https://m.sciencenet.cn/blog-328453-638480.html

上一篇:面对高房价,我们还能坚持多久?

6 曹聪 郑永军 张鹏举 王加升 戴德昌 刘淼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1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