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改变“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势 精选

已有 10553 次阅读 2012-10-4 08:43 |个人分类:灯下琐语|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思维定势, 非黑即白, 客观全面

我们这一代人接受了太多片面化、程式化思维的教育,往往认为世间万物非白即黑、非黑即白,泾渭分明,并无中间地带。这种思维定势似乎有延续的趋势。殊不知,世界是多彩的,事物是有多面性的。白与黑之间,有广阔的“中间地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灰色”,深灰色、浅灰色等等,应该是个“连续谱”。联系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人们常常以为,要么是“好人”,“好人”不能有缺点;要么是“坏人”,“坏人”头顶流脓脚底生疮,一无是处。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圣贤,也会有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嘛!反过来说,即使是“大坏蛋”,有时也有长处和优点。近年来,这种情况已有一些变化。例如,对解放后一直被打入另册的胡适、陈独秀等人,现在有了比较公允的评价,前些日子读了写他们二人的几本传记,感到写得比较客观、真实,描绘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和历史功绩,而且写得很放得开,写了他们的种种正面事迹,也写了他们逛窑子、吃花酒的阴暗面。对于我们所熟知的大科学家牛顿,武际可教授发表了著名的博文《伟人的阴暗面》,读者甚众,在肯定牛顿是“科学上的巨人”的同时,指出了他同时又有“造假、盗版、侵权、伪证、迷信、拜金、精神病患者、炼金术士”的劣迹,甚至连广为人知的“苹果神话”也纯属子虚乌有。(见参考资料[1])。就说他的科学发现吧,当年他算出的空气中的声速就是错误的,从现代物理学的观点看来,他犯了个“低级错误”。即使如此,谁也不会否认牛顿是一位科学伟人。

我认为,我们学界人士,应该改变“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势,学会更加全面地看问题。对于任何历史人物,例如我们做理工科学问者最关注的科学家,要全面地认识他们,肯定他们的有贡献的主流方面,也注意到他们曾经有过的失误。既不能认为他们从无过失,也不能看到他们的一些过失之后,把他们一棍子打死。对任何人,要盖棺论定很难,由历史去做决定。但作为今人,要正确地认识一些大家,应该肯定他们的长处,并努力仿效他们的优秀之处;同时又要历史地看待他们的不足之处,并引以为戒。

之所以发上面这番议论,源于上周我的博文(见[2])有匿名博友跟帖,我没有听我的一位忘年交的劝告“不要理会那些匿名跟帖”,而是给了一个很长的回复。现把二者照录于下:

abcd

“钱伟长吹嘘四十年代他在美国年薪八万美元,被许多人揭露是吹牛,钱伟长生前对此没有做出解释。您和钱伟长有无谈到此事?”

我的回复:

“首先承认此说的确言过其实,而且有损于钱伟长先生的形象,并授人以柄。

其次指出如下几点:

1)此说仅出现在钱伟长先生的晚年,他早年未曾这么说过,特别是1980年代钱伟长先生向我做人生回忆的谈话时没有此说(参看我于1986年写成的《钱伟长小传》);

2)我们了解钱伟长先生应该看他的主流,特别是他的爱国情怀;

3)我们应该原谅老年人的记忆失误,大多数老年人的回忆材料中都会有这种记忆失误,包括我了解的若干大师级人物;

4)我没有当面求证过此事,现在无法当面求证了。我的推测如下:有人问钱伟长先生离开美国时的年薪,他说,六千美元(符合实情)。对话者说,那大致相当于现时的八万美元。老人把后者留在他的记忆里了;请注意,这只是我的推测,无法证实,也没有为老先生文过饰非之意;

5)当我首次看到此说时,曾告诉过想要引述此说的媒体,应删除此说,但他们没做到;后来有媒体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转引,以致造成以讹传讹的结果;

6)不管怎样,此事反映了钱先生性格上的某种缺点;

7)我正在写《钱伟长评传》,并曾告诉媒体记者,我准备还原一个真实的钱伟长,不用溢美之词一味歌功颂德,而是优缺点都写,不为尊者讳,被媒体说成是我的人物史观。我准备既写他的积极面(这是主流),也写他的消极面,使人读了会说,这才是真实的钱伟长。我准备”“分开写,在里我会发表个人见解,交由读者评判。在写作时不会规避你提到的事情(还有两个类似事例),当然会进一步向曾在钱伟长先生身边工作、生活过的人了解情况、征询意见,谨慎落笔(去掉推测的成分)。

最后,感谢你的质疑,使我有机会写上面这番话,对不对,可以共议。”

顺便说一句,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从钱伟长先生嘴里说出来的一些数字有时不大可靠,我从不轻易直接引用。有必要引用时一定会经过反复考证,落到实处。我现在手头有几个“绕不开”的数据,准备采取各种手段加以查实,然后才放心地引用。

到了笔者这把年纪,更加感到世事是纷繁复杂的,绝非“非黑即白”。必须以科学的辩证的态度面对一切。

 

参考资料:

[1] 武际可,伟人的阴暗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472-17112.html,又可见《力学史杂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8~39.

[2] 戴世强,纪念钱伟长先生百年诞辰专辑-4:再评“钱伟长之问”,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617723

 

写于2012104日晨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0732-619051.html

上一篇:力学科普-5:为艺术与科学搭桥的好书——《音乐中的科学》评介
下一篇:纪念钱伟长先生百年诞辰专辑-5:皓首相聚忆恩师

26 吕喆 徐迎晓 王鹏 武夷山 窦苏广 迟菲 庄世宇 邸利会 林涛 陈筝 王善勇 董焱章 秦承志 逄焕东 周华 郑融 李宇斌 郭战胜 刘旭霞 王春艳 王进 张玉秀 翟自洋 clp286 EroControl biaomiankey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6: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