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2011年找工作的经历

已有 5271 次阅读 2011-10-31 15:11 |个人分类:栏目:走向职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教授, 研究所, 找工作, 北京户口, 人事部门

文/张 涛
      2011年我找工作的过程较曲折。刚开始就把找工作的目标定在北京,去年11月份开始海投简历,曾有些面试机会,主要是公司和一些博士后的职位,由于希望拿到北京户口,所以面试了几次都没有签协议。后来北京某大医院下属的研究所给我一个面试机会,这个机会其实是我争取来的:他们要求必须有海归背景,而我是国产博士,便给对方人事部门打电话毛遂自荐,并给负责招聘的G教授发电子邮件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劣势。G教授让我在1周内写1篇他们研究领域的科研综述。我下载了该领域文献的摘要,看了些重要论文,写完后将格式编排了一下,发了过去。那位教授可能觉得写得还凑合,答应面谈。面谈时,他问了我的经历、博士期间的科研和对未来工作的想法,我回答了一下,他还算满意,答应进一步面试。
      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情。由于找工作都是多方寻找,我问我的导师,能否留在读博士所在的研究所。我的导师便把我推荐给了所领导,领导也还不错,答应考察我一段时间看能否留下来。后来我的导师私下和我说了几次,希望我能留在我们研究所,暗示我不要再到其他单位找工作了,让我安心实习,好好表现就行了。现在回过头来客观地想想,我在考察期间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转眼间,过了春节,G教授让我去他们医院参加正式的第一轮面试。我非常纠结:一方面答应我的导师不去其他单位面试,并且我非常尊敬自己的导师,他无论学术还是人品绝对是楷模;另一方面感到G教授人品、学术、脾气各方面都和我很合得来,在他手下工作应该能够得到赏识。
      考虑了2天,还是决定去试一试。没有买到硬座和卧铺票,在火车上站了1夜,第2天早上直接去面试,然后向G教授表示了感谢,同时也向他说明了自己可能不会进行第2轮的面试,然后坐火车回去等我们研究所的消息。
      转眼过了半个月,我们研究所的人事处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问我工作找得如何,让我抓紧找工作。事后我想想自己当时太傻,对这么明显的暗示都没有反应过来!我当时的回答是工作可能差不多了,可能会留在自己的研究所。当时还是天真地想他们是不是担心我已经找了其他的工作,可能会去其他地方。后来又打来一次电话,告诉我今年研究所没有指标,留不下来。我感觉有点蒙,因为我的导师曾对我说肯定能留下来,而我已经拒了好几家非常合适的单位的面试。时间已经到了3月中旬,很多地方的面试都已经开始了,找工作的局面更加被动了。
      在经过盲目的投简历和几次电话沟通之后,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重新定位:不出国,工作定位在北京和东北。这样简历的投递也有了非常明确的针对性,按照这个方向投了不少简历……
      东北有几所高校都给了我面试的机会,其中有吉林、黑龙江最好的医科大学。当时自己最心仪的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轮面试时人事处老师和教研室的主任对我比较满意,希望我能去那里。但是我心里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知道哈尔滨医科大学对于外校的毕业生来说非常难进,而且当时这个教研室只有1个名额。虽然说主任希望我能去那里,但是由于高校的正式面试都比较晚,并且由于我在这方面有过惨痛教训,所以对于真正能否得到这个名额没有底。主任告诉我,她为了让我比较保险,辞掉了一个连读生的留校名额,让给了我,需要我确定能不能去。我非常感激,向主任保证一定会去。但一个人在找工作时,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只要没有签正式协议,保证和许诺可能很难兑现,没有书面协议就没有安全感,尤其在双方互不了解的情况下。最后,我没有去哈尔滨医科大学,辜负了主任,对这一点我都不知道怎么和她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和她道歉,这是自己第一次答应别人,又辜负了别人。
      当时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感觉只要北京有机会就去北京工作。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正式面试之前,我在北京也参加了几个高校和研究所的面试,有2个单位对我比较满意,但是最后由于没有申请下来留京的指标,也就没有进去。后来又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面试,和自己的专业方向差别有一点大,当时也没有把握,但我做了比较充分的面试准备。后来才听说这个位置只有1个名额,30多人参加了面试,感到自己非常幸运,也感激动物研究所的老师的信任。面试完,很快得到回复,能够提供职位,让我尽快确定能否入职。
      后来想想,能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首先是有机会,其次要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不管科学院还是高校一般都倾向留本课题组毕业的优秀学生,但随着国家近年高级人才的引进,一些导师刚开始组建团队时需要从外面招聘研究人员,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只要和自己的专业稍微对口,感觉自己能力还行,都可以毛遂自荐。如果能让导师推荐一下,效果会更好。其次,光有机会是不行的,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简历是你的第一块敲门砖,当别人没有看到你的时候,只能通过你的简历判断你的大概情况。不建议将网上的简历模板稍微改改,然后就进行投递,这样可以说效果甚微。不管博士还是硕士,简历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特色,一定要用心斟酌每一个词,让用人单位看到每一个词都是有“价值”的。面试前一定要做准备。我应聘的几个单位要求用PPT进行汇报,我认为该方式和传统的面谈相比,更能考察出应聘者的能力。其实不管是用PPT汇报还是面谈,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你在上学期间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技术,而是你的理解和体会及以后的想法和打算,我在和几位导师的交流中也感受到了这一点。(责任编辑   陈广仁)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6909-503052.html

上一篇: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15)
下一篇:2012年《科技导报》征稿

7 马臻 梁建华 刘玉仙 李小兵 於鑫 高孟绪 金小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05: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