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zop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hzopp

博文

读《生命密码1》小记

已有 606 次阅读 2023-8-26 13:53 |个人分类:微生物科普读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读这本书的契机在于无意中看到了《生命·觉者》中尹烨老师的采访,我就像发现了百宝箱一样,通过尹烨老师的视频音频书籍等了解了许多新知识和先进技术。阅读这样一位认真科普的基因元老的著作更是成了我工作之余的阶段性目标。

尽管我的研究方向也多涉及基因组学,但常常执著于单一角落而错过许多。读一本好书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通过阅读我仿佛看见了在电闪雷鸣的原始地球上第一个基因分子如何聚集形成,如何开疆拓土,又如何随历史更迭在种类繁多的生物体内流转,在近1个世纪人类对神秘基因的解码和编译能力越来越熟练,到如今基因编辑、合成生物更是不在话下。

作者通过一个个离我们或远或近的故事开始,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我们讲述其中蕴含的生命科学,把那些高深晦涩的实验室研究数据和结果翻译成我们能准确感知的语言方式,让我在无形中增长了许多基因科技的见识。例如,以前我只知道银杏树非常珍贵,号称“植物界的大熊猫”,以至于每次看见银杏树总会下意识地多看两眼。原来银杏至少在2.7亿年前就已出现,他见证了数不清的生物盛衰兴亡,曾经威震这颗星球的恐龙也在银杏旁灭绝,从哺乳动物首次出现,直到现在人类主宰的世界,银杏仍淡定无为,即便是经历广岛原子弹爆炸,银杏被炸得只剩根部也能在第二年春天抽出新枝,重焕生机,多么令人赞叹。同样能历经核污染沧桑却顽强存活的还有向日葵,以前的我只知道向日葵花盘向阳而生,没想到他还能吸收放射性物质。最近的新闻都是,日本违背全世界意愿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罔顾所有人和所有生命的健康与生存,植物尚且拼尽全力向阳和保全周围环境,日本却要把全世界都置于险境,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此外,关于我对狂犬病的十日观察法的误解也幸好及时解除,原来被动物咬伤之后要尽快注射第一针狂犬疫苗,观察咬伤人的宠物十日后若未出现狂犬病症状,那后续的几针疫苗就不用打了。解除对十日观察法的误解之后,我赶紧转发给了亲友,正所谓多一人知道,少一人遭遇风险。原来中国人的乳糖不耐受人群比例这么高,奇怪的是我们从小都被父母和学校督促要多喝牛奶,小时候的我们好像很少有同学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抑或是当时的我们即便出现拉肚子也不会想到是牛奶引起。就我个人而言,小时候喝牛奶也觉得营养又健康,无不良反应,反倒是现在年近30偶尔喝一小杯牛奶或奶粉之后肚子总会咕噜咕噜作响,十分难受,想来是我的乳糖酶基因已渐渐关闭,丧失功能。

当代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可是生的病却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棘手。虽然基因检测、基因编辑、精准医疗、合成生物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但距离临床应用依然还任重道远。或许脐带血、干细胞和免疫细胞保存可以在未来移植治疗时发挥关键作用,但费用高昂得让寻常百姓望而却步。时常在感叹,即便是在我生活的这近30年间,从一个村子只有一部座机电话到如今的智能家具、智能穿戴,乃至万物互联,更不消说上天入地的国家发展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科技发展注入自己的小小力量。

从原始汤中的无机物,到出现第一个复制因子(基因),再到如今的人类世,基因的传递方式始终伴随着地球的生命周期,火山喷发、行星撞击和大陆版块运动导致每个世代的地球环境巨变,一次次地刷新着承载基因的生命形式;反之,基因的生命活动同样也影响着地球周期。我们人类不过是基因载体的其中一种,与其他所有生命形式无异,与地球更是休戚与共,理应像珍视自身一样,珍视所有生命。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77831-1400382.html

上一篇:读《消失的微生物——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小记

1 杨新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