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zyAle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razyAlex

博文

营养学研究之我见

已有 1901 次阅读 2021-12-7 22:5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营养流行病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维生素的发现。从那以后,不断有新的维生素被发现,维生素与疾病的关系也不断被探讨。

随着维生素的发现越发困难,现在慢性疾病发病率例如肥胖等不断在发达国家攀升,人们开始关注宏量营养素与健康的关系,这其中的明星角色就是糖脂。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糖脂之争一直在进行,甚至延续至今。

研究者们不断分析各种营养素与健康的关联,从而指导膳食推荐。但是人们也逐渐明白,单一营养素似乎不能解释现代慢性疾病的不断攀升,也无法解释整个食物成分对人们造成的影响,所以人们又开始将食物组作为整体进行研究,例如乳制品摄入与健康的关系。

再进一步,有新的研究者提出,饮食是一种习惯,每一群人都有着固定的饮食习惯,他们称之为膳食模式,例如素食,地中海饮食,生酮饮食等。膳食模式似乎能更好地从整体层面上解析营养摄入与健康的关系,随后,饮食模式与健康的关系不断被研究报道。。。

到了现在,各类营养学研究依旧在进行,营养学的下一步又在哪里?从以前到现在,是一个逐渐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那之后呢?目前随着多组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又可以从宏观深入到微观,从系统的层面解析营养及膳食摄入与健康的关联。但是这还不够,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既要有适应于群体的膳食指南,又要有针对个人的饮食推荐,同时还要有匹配各种疾病患者治疗及康复(包括老年人,孕妇以及婴幼儿等各种特殊人群)的营养策略,我们可以分别将其称之为public nutrition, personalized nutrition和 population nutrition。每一样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旨在提高全人类的幸福。

下一步,我们可能需要跳出框架,跳出既定的思维,如同从前的进步一样!从历史中汲取营养。目前大部分的营养学研究,一种是基于队列研究,可以基于大人群发现一些有意义的关联,缺点是无法提供因果证明;一种是基于干预研究,包括人群干预和动物干预,在因果链上,证据仅次于反事实推断,缺点是无法维持较长时间,可能无法有效证明。再加上人的行为是很复杂的,人群RCT也很能会受到各种混杂因素的影响。有没有可能既能基于大人群,又能实现因果推断呢?

其次,膳食模式确是一种反应人们整体食物摄入的方式,但可能过于宽泛,研究人们通常的食物倾向是否更有意义?还有,我们是否有必要弄清微观层面营养摄入对人机体的影响?受益于现代还原论的蓬勃发展,其确实可以提供因果说明,但是毕竟微观物质太多,宏观层面的某些集体性质却是无法被研究到,或许需要关注网络的层面,我们观测到的宏观可能不是真的宏观,利用微观重组的宏观或许会带来新的启示。。。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99566-1315629.html


下一篇:理论-策略-应用

2 张鹰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2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