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解构甲骨文—读《商周研究之批判-中国古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有感

已有 4680 次阅读 2011-7-15 23:22 |个人分类:语言文化杂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style, 古文字, 四川大学, 甲骨文, 追星族

  很早以前,一见甲骨文,大为叹服,文字真奇妙!就像当代的追星族,关注的其实是明星本人,而不是他(她)的扮演的角色。我不太关注甲骨文本身,更关心的是何等人士竟能识得如此玄妙的文字,因此知悉了不少甲骨文破解高手。有时候也想,这类似于谍报中的文字破译吧?但谍报或其他加密文件一旦破译,往往原形毕露。甲骨文则不然,这么多年只是破译了其中的一部分。不由得怀疑,是否破译方法不是最优。最近读了四川大学教授黄奇逸先生的《商周研究之批判-中国古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增订本)鸿荒孤棹<下卷>(上卷为《历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学结构》),更为大惊。黄先生说当今的破译基本上靠不住,连已成定论的女将军妇好也是子虚乌有。
  我有一个想法,在这一点上是否可以与自然科学,尤其是计算机密码技术高手通力合作呢?夏商周断代工程曾整合了天文学家等多方力量。据网文介绍,黄先生的学说并未得到认可,文中并有“客气的,说‘黄奇逸研究问题,有点像理工科’”。难道文理分界这么清晰吗?国外学者似乎并不如此鲜明。主编中国科学史的历史大家李约瑟以前即是化学专家。
  黄先生的观点是颠覆性的,此外也有其它学者对不完全的解读(现有体系仍有不少甲骨文字对不上号)心存疑惑,那么,现有的甲骨文解读结论与结构需要解构吗?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0729-465215.html

上一篇:语言释义中的“多义寡源定理”
下一篇:“郑国渠”设计师——郑国的动机、动力何来?

1 柏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6: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