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科网开博七月,四十万感言

已有 4658 次阅读 2010-7-7 17:48 |个人分类:其他杂碎|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博客, 科学网, 点击

似乎成为规矩了,点击每加十万,总要写点什么。长征路上的脚印儿,别人不记得,科学网总不忘祝贺,自己也就不免回顾一下,原来灌水也可以集腋成裘啊。四十万是美国总统的年薪的数字了,值得纪念。

在我很小的时候,老师就鼓励我们写日记。小学中学不知道下过多少次决心,要坚持写日记,拿一个小本本,涂鸦一些流水帐,记录一些小秘密,神神秘秘锁在抽屉里,可是从来就没能坚持超过一个月。可网络日记的博客,怎么就坚持下来了呢?其实在博客尚未诞生的时候,我就在苹果网站开始了类似博客的个人日志,刚开始主要是分享音乐和孩子成长的花絮,用HTML手工更新,倒也自得其乐。人到中年,忽然感觉到分享的需要。

日记之不能坚持,与博客之持之以恒,最主要的原因我以为还是点击的促进。除非是鲁迅蒋中正这样的大人物,专事流水帐的日记,是永远不见天日的,自生自灭的文字垃圾。博客就不同了,只要有人看,功夫不会白费,分享有成就感,也就有了继续写下去的动力,感觉自己还是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由于人类被动惰性的本性使然,以文会友,寻求认同其实并不容易。那些古训早已过时了,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桃李不言下成蹊。实际的情形是,纵使你生花妙笔,闭月羞花,如果没有伯乐推荐,也不懂自我包装和推销,终究是养在深闺人不识。其结果只能是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

幸运的是,自入园开办博客以来,还没有落到这个惨境。先是蒋科学二傻子诸位大侠鼎力引荐推举,又蒙科学网编辑与本网名博的缪爱,铺子刚开张,拙作以及镜先生的大作即在首页频频亮相。点击飙升,逐渐稳定在每日1000到2000之间。虽然由于触及热门话题不多,首页也难得露面了,点击率却一直维持了下来,想来是有了一批固定的读者群和回头客,对此心存感激,因为没有你们的垂注,我是坚持不下来的。

开博七月,发文 860 余则,点击四十万,虽然影响因子小于1,考虑到博主的自闭和不懂外交,也还算差强人意了。值得强调的是,这其中至少一半的功劳属于镜先生。事实上留言中一多半都是针对镜文,对此我早已没有了喧宾夺主的嫉妒,因为正如镜兄所说:这是公共话题与私人话题的区别。我觉得,如果没有《镜子大全》,立委博客在科学网的存在理由也很牵强了。

论职业,立委也算是个不折不扣的“科学家” (scientist)了 --- 国人谦逊,自称总用科研工作者,类似的造词法也可以造出教学工作者(教师),小提琴工作者(小提琴家),歌唱工作者(歌手),鞋工作者(鞋匠),当然还有性工作者(妓女)。科学家也好,科学工作者也好,换汤不换药,说的都是一回事,就是靠科学吃饭的人,个人觉得还是科学家比较顺口,也更环保,至少节省了两个汉字。走题了,打住。可是,科学家立委来科学网开博,却很少讲科学,工作上搞科研已经够烦的了,业余生活开个杂货铺,还要言必称科学,烦不烦啊?想起领导几乎成了口头禅的批评,第一个批评是不讲卫生,第二个就是不讲科学。说来也是一个滑稽的场景,一个非科学家对一个科学家最常的指责是“你一点科学也不讲”(先帝当年大批判的时候说的也是这个句式:一点马列主义也不讲),可见科学地位之崇高,之深入人心。

立委博客目前有22个栏目,只有两个栏目与科学有关,一个是《镜子大全》,一个是所谓《立委科普》。前者有东方哲学的特点,站得太高,论得太广,常常为科学主义者所不容,斥之为伪科学或反科学。后者起点不高,所论亦窄,限于作者学识浅陋,不起一丝涟漪。这样说来,立委来此开博,其实是暗珠明投,不得其所,也注定了影响因子几近于零的命运。我想这是我在科学网一直不甚活跃的根本原因吧,毋庸讳言,我的兴趣点与充斥理呆的科网主流格格不入。

可是人是惰性的动物,铺子既然开张了,只要还有人看,也就不想挪窝了。半年多来持续不断,每日一两千点击的统计,不骤升也不骤降,更加鼓励了这种懒惰。且看这种懒惰延伸多久,还会有几多点击感言要写。

拉拉杂杂,谢谢你的阅读和耐心。

相关篇什:

十万, 不是年薪:科学网开博二月有感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3693

二十万, 不是年薪,胜似年薪:科学网开博三月半有感: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5619

开博五月,灌水如注,点击30万,影响因子仍不及格: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4786



博客感言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341640.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如何思考系列(十八):不知如何起名了

7 武夷山 王晓明 鲍得海 陈龙珠 吕喆 蔣勁松 mufeng8782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6: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