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与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nxiang 本博客的主要内容为学术出版,数字出版,和开放获取。

博文

《十月围城》VS《三枪》:伪精英与真烂俗之争

已有 3984 次阅读 2009-12-21 19:37 |个人分类:评论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文化, 张艺谋, 三枪, 十月围城, 精英文化

今年贺岁档电影最大的亮点恐怕就是《三枪》与《十月围城》这一雅一俗的争夺。从迄今为止各大网络论坛的影评来看,出现了界限分明、派别对立的两大阵营,两部电影均被支持者捧上了天,同时,也被反对者骂得狗血淋头。这种影迷鲜明对立的场景在国产电影的历史上还是头一遭——以往对国产片的影评都是清一色的骂街。

 

当然,如今社会假冒伪劣盛行,由于“网络黑社会”以及网上枪手、枪文的出现,让互联网的公共民意也打了折扣。必须看到,今年这两部电影如此激烈的网络论战,很大程度上是被那些受雇佣的网络枪手们蓄意炒热的。

 

但是,在这场论战的背后,依然有些令我们反思的东西,最核心的,也是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经典命题,那就是俗文化与雅文化之争。雅文化历来被文化批评者视为纯洁的、理想化的伊甸园,用来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模板,来批评由大众媒体所倡导和传播的、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俗文化。在这种批判背后,是知识分子或者中产阶级对下层劳动者的傲慢和蔑视。这种情绪古今中外皆有,而且以后也不会消失。瞧瞧我们的知识分子批判韩剧、批判言情小说、批判网络低俗的言辞,就不难理解。

 

不过,到底什么是“俗”?而什么又是“雅”?

 

如果说流行音乐是俗,那么古典音乐就是雅吗?要知道,古典音乐,在古代,那也是当时的流行音乐呀!

如果说金庸琼瑶丹布朗是俗,那么四大名著加莎士比亚是呀吗?要知道后者,在当年,那也是大众艺术。《水浒》《三国》是从酒馆茶楼的评书里演绎出来的,《红楼梦》跟士大夫经典唱对台戏,应该归于伤风败俗的“低俗”之作,而莎士比亚的主要观众更是广大无产阶级劳动者。

 

……

 

就电影而言,什么是雅,什么是俗?奥斯卡是雅吗?票房冠军是俗吗?IMDB排名第一的《肖申克的救赎》算是雅,还是俗呢?前年的最佳影片《老无所依》,是雅到了后现代,还是俗得酷到了家?

 

其实,艺术根本没有雅俗之分,只是社会不同阶层的品味的差别,这一点,布尔迪厄在他的经典著作《Distinction》当中早就已经阐明了。如果非要界定雅与俗,那么,可以说,是有些人在人为地抬高自己;或者有些艺术作品在有目的进行自我宣传。

 

今天,回到《三枪》与《十月围城》之争,其实,这里面的“雅”与“俗”完全是商业炒作的外衣。我有幸,或者说不幸地,受邀或掏钱看了这两部电影。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个人认为,两部电影都是“俗”——换言之,作为商业电影,他们都是定位在一个最广大的受众群体,而这广大的群体必定是“俗”的。如果说有所区别,那就是,《三枪》是真俗,从头到尾,从宣传到实质,从菜单到菜品,俗到了家。它就是要以俗取胜,张艺谋就是要俯下精英艺术家的身躯,对着亿万大众深深鞠上一躬,恭恭敬敬地说,我愿意为人民服务!

 

而《十月围城》是披着一件“雅”的外衣的“俗”物。影片在宣传过程中,大谈思想内涵,大谈影片在华语电影、香港电影历史上的里程碑式的意义,甚至把首映礼搞到了台湾的国父纪念堂,以此来增强影片的政治诉求与文化价值。这些宣传造势,大有历史反思、文化升华的架势,似乎不拍出一部让天下华人叫好叫绝的电影,就誓不罢休。可是影片的内容,距离宣传的“菜单”有相当的差距。稍微有些头脑,有些文化品味的人,应该可以看出来,电影对有些问题欲说还羞,而香港世俗文化、市民文化的影子却随处看见。所谓塑造底层英雄,其实是影片在文化上向市民文化的低头,这一点,跟张艺谋赤裸裸的低头殊途同归。所以,《十月围城》打着大雅的旗号,其实是一部伪精英的电影,它所吸引和满足的,其实是那些自命不凡的大众平民,也正是这些人,被感动得落泪,近而声嘶力竭地在诉说影片如何地精彩、如何地空前绝后。

 

说到底,在文化商业化的今天,已经没有了雅俗之分,也不存在真正的雅俗之争。有的,只是文化商品,以及其选择的目标消费者。换言之,就要是打上哪一个标签,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利益回报?

 

所以,在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伪精英和真烂俗。至于真正的雅,也许它只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那份能让你快乐,能让你平静,能让你感觉更好的东西,就是优秀的文化,不管别人说它雅与俗。可关键问题是,在大众宣传蛊惑人心的今天,我们作为一个个体,知道什么才是我们真正的快乐吗?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3928-280372.html

上一篇:浅谈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
下一篇:《阿凡达》傲视中国大导演:谁能十二年磨一剑?

1 djiang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7: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