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乌托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冉冉何之 教育与思想——快乐的乌托邦

博文

逻辑人生(11)——爱因斯坦与逻辑学

已有 5983 次阅读 2010-9-2 21:54 |个人分类:走在科学的大道上|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科学, 爱因斯坦, 逻辑学

     科学就是要构造一种逻辑上协调的理论,所谓协调就是没有矛盾。如果一种理论推出的结论与现实严重不符合,那么这种理论肯定是错误的。所谓逻辑,就是研究推理的有效性的一门科学。只研究推理。无关乎其它。中国的词汇表里有各式各样的逻辑,但很少是这种意思。有一位称“住持”的人将形式逻辑贬为小学生都理解的逻辑。我不敢苟同。当代逻辑的基础是由四大理论构成的——集合论、模型论、递归论和证明论。我想其中任何一论,这位住持先生都很难看懂,而况乎一孺子乎?

    逻辑与科学或哲学的姻亲关系,或者逻辑与科学的关系有多么重要,我不想多说,但是我想爱因斯坦有几句话值得我们深思。而如果有人要反对爱因斯坦,那么请你先达到爱因斯坦的水平再说不迟。

   (1)爱因斯坦在1953年给J·E·斯威策的信中说到:“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在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

  (2)科学是这样一种努力,它把纷繁芜杂的感觉经验与一种逻辑学上连续一致的思想体系对应起来。在这个体系中,单个的经验与理论结构必须以如下方式取得联系:必须使所得到的对应结果是单一的,并且是令人信服的。

  (3)逻辑思维必然是建立在假设与公理基础之上的演绎推理。

  太多了。我个人认为,中国本土要出现原创性理论的科学家必须具有系统的逻辑思维。否则,充其量也只能是证明某某难题,搞搞技术活儿。钱学森先生之所以伟大,在于他老人家有整套系统科学的方法。中国没有欧几里得,没有牛顿,没有爱因斯坦这样划时代的人物就是因为没有逻辑。不是没有逻辑这个词,而是没有逻辑这门科学。

    中国人的思维很简单,“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后没有了,世界搭建起来了。这种思维有初级的辩证的模式,冯契先生(已过世)有系统的研究。但按照冯先生的意思,不能贬低(形式)逻辑,不能否定辩证逻辑。这是我的导师马钦荣先生反复教导的。不过,我也有一句话,辩证逻辑不能代替(形式)逻辑。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974-358748.html

上一篇:逻辑人生(8)——如何构建超越时空的深沉理论?
下一篇:逻辑人生(12)——明月青峰溪

9 周可真 任国鹏 黄晓磊 郭桅 唐常杰 齐霁 杨华磊 taoshl cgy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