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sufma 激光,光谱学,生物医学光子学

博文

激光诱导向前转移技术(LIFT)

已有 7648 次阅读 2012-2-17 04:16 |个人分类:光学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材料, 激光, 激光诱导向前转移

激光诱导向前转移(Laser Induced Forward Transfer,简称 LIFT)近些年得到了很多关注,主要因为它在很多方面具有应用前景。它的原理并不复杂:在透明基质表面附上一层材料薄膜,在离这个表面很近的地方(几百微米左右)放置另一个受体表面。将脉冲激光透过透明基质聚焦到材料薄膜附近,通过焦点附近强光场的作用,使得一小片薄膜飞离基质,附着在受体表面。由于激光可以聚焦到非常小的一点,所以该技术可以用于很小尺度的材料加工,而且可以根据要求,在受体表面按照一定图样生成 3D 分布。

最早这项技术被应用于金属薄膜的转移,而后又被用于金属氧化物、有机物、半导体、生物细胞分子等其它材料。由于不同材料的要求不同,从原始的 LIFT 演化出了许多类似但不完全相同的技术。下面这幅示意图,展示了最常用的 LIFT 实验方法。


对于金属,直接镀膜到透明基质上不是太大问题。但是对于一些敏感材料,例如细胞等,直接用激光照射会导致材料的损坏。这时候往往在材料薄膜和透明基质之间加上另外一层薄膜材料,用于保护需要转移的材料。这层保护材料,需要对该激光有很好的吸收作用。早些时候多用金属保护层,近些年来聚合物得到更多应用。聚合物在光照下可以发生气化,生成气体可以将材料薄膜推离基底,同时可以减少残留物对被转移材料的污染。这个保护层在转移过程中是被有意破坏掉的,所以称为“牺牲层(sacrificial layer)”,也有称作“动力释放层(dynamic release layer)”的。

虽然 LIFT 的实验原理很简单,但是激光烧蚀释放是一个很复杂的力热过程,跟使用的材料和激光参数都有关系。而如何使被转移材料在转移过程中不受损伤,并且精确控制它的沉积方式,仍然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资料
  1. J. Bohandy, B. F. Kim, and F. J. Adrian, J. Appl. Phys. 60, 1538 (1986)
  2. Craig B. Arnold, Pere Serra and Alberto Piqué (2007), MRS Bulletin, 32 , pp 23-31



https://m.sciencenet.cn/blog-373392-538226.html

上一篇:Gnuplot 中文教程
下一篇:不存在什么“光子”

1 田云川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09: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