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锦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e 知识背景:古文家学渊源 法学学士 经济师 哲学硕士.

博文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思考)

已有 3162 次阅读 2009-12-19 13:57 |个人分类:我思诸我是----人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一、科学技术标准

1主观评价

一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动机是他作为气候变化的受害者。

如果一国不会成为气候变化的受害者,那么他可以不作出行动。

气候变化一方面是国内问题,应该在国内培养行动的动力。

2客观评价

气候变化如果是超越国界的,一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他国有权利对他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实行制裁。制裁应该是重要的动力。

这就产生了如何测量的问题。这是科学技术的问题。

当然在国内和全球范围内都有测量问题,而且依赖的技术应该一样。

二、经济标准

1、经济上的利弊

应对气候变化,既是经济负担,又是经济的动力。

和环境保护一样,本身以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为条件,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总量,可以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脆弱的,环境保护作为一种负担,对他们更明显。

发达国家则不同,环境保护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经济动力。

对于中国,环境保护作为负担和动力,应该基本平衡。

2、经济的基础

经济本身是社会的基础,但是经济本身又有更深的基础。

自然条件就是经济的基础。气候是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是经济的最重要的基础。

保护环境不仅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而且有保证生存的意义。而生存是经济的最基础的内容。

中国的环境比较脆弱,人口又多,最应该注意气候变化。中国是季风国家,如果对气候敏感,更应该在此问题上积极。

所以,我觉得,在承受力的范围内,我们国家应该态度最积极。

当然,策略是注意的,要多争取经济权益。但是决不是争取道义上的旁观角色。

特别是要注意在国内宣传的尺度,还是应该以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为主。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774-279821.html

上一篇:发现问题的几个阶段(教学经验)
下一篇:朗咸平批判(学习和反思)

4 马昌凤 钟炳 杨正瓴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