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科研(尤其是医学领域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已有 7618 次阅读 2017-2-3 00:41 |个人分类:科学观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科研(尤其是医学领域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张成岗♥菌心学·柔性辟谷,2017.2.3


今天已经是大年初七了,春节结束后,应该要正常上班了,在新的一年里,怎样开始我的2017科学研究呢?上班之前,不妨可以自我讨论一下。

我是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从1988年上大学开始以来的将近30年时间里,可以说是我的人生中的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都已经奉献给了我最热爱的医学事业,因为这是对人类健康有意义的事业,也是我们从事医学科研的宿命所在。

然而,这一切在2012年年底被逐渐画上一个分号,从2013年年初开始,逐渐形成了我的新医学研究的开端,因为在我的医学科研体系中,一个旧的时代正在快速消失,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始,这就是我近年来一直深思熟虑的菌心说学说的时代的开始。

从2013年算起,在四年多的时间里,我已经在国内学术界和社区等不同场合演讲了两百余场,系统介绍了我们实验室的一系列新发现,具体包括:四个“源于”——饥饿源于菌群,欲望源于菌群,心理源于菌群,慢病源于菌群,以及四个“基于”——思想、精神、意志、信仰菌基于大脑(教育),从而形成了关于人体结构的“身心灵·三位一体”新认识,并形成了新医学理论,菌心说学说,碳源论观点,云医院实践,其中最为重要的技术就是“柔性辟谷”技术,即通过每天一日三餐使用柔性辟谷饮料喂饱菌群止饿,即可消除人体饥饿感,正常人可以直接进入到只喝水不吃饭、正常工作生活7-14天的特殊生理状态,包括肥胖,三高,肠胃炎,过敏等在内的诸多慢病症状逐渐改善,显示出了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健康管理意义。

于是,我们的医学科学研究十分意外地支持、但是却又升级了咱们中国老祖先的传统说法和认识,包括“吃五谷得百病”,“病从口入”,因为我们目前基本上逐渐认识到慢病源于肠道菌群紊乱,即慢病的病根是紊乱的菌群,只有纠正这些紊乱的菌群,才有可能消除慢病的病根,而有趣的是,我们通过针对柔性辟谷技术前后大量人群的菌群测序分析发现,柔性辟谷技术可以显著改善菌群异常状态,促进向良好的菌群微生态的变化好转。同时,显而易见的是,柔性辟谷技术可以说是针对传统道家养生辟谷技术的科学升级,因为柔性辟谷技术直接通过“满足人体来源于肠道菌群的饥饿感”,而轻松地消除了传统辟谷技术的一些风险因素例如低血糖、低血压、胃肠道黏膜容易出血的风险。于是,在柔性辟谷技术的呵护下,传统道家辟谷技术应该说能够得到科学意义上的升级,从而变得更容易为西方科学界所接受了,而这一点,也将是我们实验室在2017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科研,尤其是医学科研,其意义和价值无非是找出慢病根源以及防控方案。纵观我自己将近30年的医学研究的积淀,现在,基本上可以说已经触及到了慢病根源与防控方案的关键所在了,而不再像先前一直在传统医学领域、基因组学、医学遗传学等领域的徘徊不前。按照我们目前的研究来看,精准医学难以成就慢病防控大业,大数据也难以实现慢病防控目标,除非这些国际前沿的重点调整到肠道菌群方面,尤其是集中到“菌心说”学说的核心内容上。在2016年年底,我们的学术理论体系已经集中在《新医学·菌心说·云医院》一书中正式出版了,2017年我还将出版更加前沿和前卫的新内容,为将“菌心学”发展为一门新的学科奠定重要基础,并从根本上和根基上推动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领域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如此,则我们的医学研究可以说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我也将能够在我的下一个三十年科研生涯中,竭力推动“菌心学”对接中医与西医、对接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对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大的学科体系,在哲学框架和目标的引领下,促进我们对于自身、社会、思想、精神与信仰的认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https://m.sciencenet.cn/blog-40692-1031108.html

上一篇:存在的逻辑——晨起夜话,基于“菌心学”的格物致知的思考
下一篇:柔性辟谷技术带来的社会与科学进步将是显而易见的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0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