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伦纳德·海弗里克
热度 5 孙学军 2013-6-30 07:02
伦纳德·海弗里克( Leonard Hayflick )在三方面有重要贡献,一是建立了人类 WI-38 细胞系,二是提出 “海弗里克极限”,三是发现了肺炎支原体。最近《自然》杂志就海弗里克和 WI-38 细胞系的传奇故事进行了长篇介绍,很有意思。过去只知道他提出的细胞分裂极限的观点,对海弗里克这个人并不了解都,更不清楚他和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850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5
人类细胞的知情同意
热度 2 孙学军 2013-6-29 11:54
针对细胞捐献者的问题,本期《自然》有一篇关于WI-38细胞的传记性报道,主要回顾了这段历史和一些伦理学争论问题。同期的《自然》杂志还有一社论 A culture of consent ,也值得阅读。 来源于胚胎组织的WI-38细胞诞生50多年后,科学和社会仍对使用人类组织开展研究的伦理学问题争论不休。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711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天使细胞wi-38凌空出世(3)
热度 3 孙学军 2013-6-28 09:32
续前文 1962 年 Hayflick 拿到 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的研究项目时, Hayflick 已经不能从 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医院的手术室拿胚胎组织,他 向瑞典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病毒学系主席 Sven Gard 求助,瑞典堕胎当时合法。 1962 年 6 月, Hayflick 拿到将来培养成 WI-38 细胞系的胎儿肺组织。细胞被培养几星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007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天使细胞WI-38的传奇(1)
热度 6 孙学军 2013-6-27 09:57
(根据今日《自然》的特写新闻: Medical research: Cell division ) 1962 年, Leonard Hayflick 从一个来自人类胎儿的组织,建立了一个细胞系 WI-38 , 50 年后这个细胞系仍在继续延续着充满争议的辉煌生命。 Leonard Hayflick, pictured in 1982, inspects WI-38 cells that he derived from abort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510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6
做科研不要文献调研?
热度 13 孙学军 2013-6-25 20:00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文献调研,如何产生思路?如果没有文献调研,那些好的综述是如何写的?如果没有文献调研,如何了解是否你在重复别人的工作。 获得了大奖不等于作法就对,不等于别人都可以模仿,很少听说按照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说法办事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如果你相信了他的话,说不定他自己在文献调研时笑话我们傻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910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13
Cell Res影响因子10分以上靠的是真本事
热度 22 孙学军 2013-6-25 17:45
刚才看到有人在石磊博文后讨论,提出 Cell Res 的分数不够硬,说是引用是依靠综述性论文,而不是论著,如果是这样的话,则需要好好看一下,如果属实,也要承认。如果不是这样的,那么这个脏水就不要顺便泼了。我理解这也是好意,希望我们国内的期刊水平可以真有硬功夫。那么我们就分析分析最近影响因子的组成情况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398 次阅读|45 个评论 热度 22
科研可否商业化?
热度 20 孙学军 2013-6-23 12:37
似乎一提到商业化,就会让学者们感觉掉价,但从世界发展的规律看,一起人类活动都可以商品化,合法合理地人类活动的商业化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最早的商品是人类的必须生活资料衣食,然后是住行,在就是玩乐,知识也具有了产权,思路也成为创意产品,科学研究作为人类活动当然也具备商品的性质,科研活动完全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976 次阅读|38 个评论 热度 20
2012年中国高引用国际学术论文50强
热度 15 孙学军 2013-6-19 13:46
引用次数不能代表学术水平,但是可以反应学术热度,一篇超高引用论文几乎可以肯定都是学术精品,都有这样那样的原因,除非提出一种广受争议的错误观点的情况,一般高引用论文都是高质量论文,也往往发表在高端学术期刊。 参考 THOMSON REUTERS 的方式,他们对国际引用热点论文进行了分析,也应该分析分析中国学者的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930 次阅读|18 个评论 热度 15
2012年国际热点学术论文排行榜
热度 5 孙学军 2013-6-18 20:45
HottestResearchers2012.pdf 2012 年科学领域很热闹,当然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于上帝粒子,这些非常小的粒子掀起大的波浪,当然也有一些研究和学者广泛受到关注,这一报告就是要把这些学界精英找出来,让大家学习。他们就是今天的思想领袖,他们的研究或者闪烁着创新的光辉或塑造明天的世界。 这一报告是根据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092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5
老鼠怕猫只因爱情激素
热度 20 孙学军 2013-6-3 18:02
老鼠天生怕猫原来决定于一个基因,将这个基因突变,老鼠就不再怕猫。这个基因是负责嗅觉的一个受体基因,这个受体是专门感受一种味道的,这种味道是一种化学物质是苯乙胺。 苯乙胺 Phenethylamine 也是一种神经递质,曾经有学者认为 Phenethylamine 这种物质是负责爱情的神经递质。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家 Michae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159 次阅读|31 个评论 热度 2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