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在你我身边——小楠的科学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wina

博文

出国真的很好吗

已有 6711 次阅读 2010-5-31 22:25 |个人分类:生活心得|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感情, 出国, 收获, 外语, 寂寞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的腰包都有钱了,但是观念却还是认为墙外的花比较香。于是,教育从娃娃抓起,大批大批的中国下一代在不懂事或刚刚懂事的时候就被送出了国外。可以说有的人是自愿选择的,但是有些人却是被形势所逼。毕竟当个海龟还是比土龟比较值钱啊!我来自中国一个普通的县城,高中时同学家里有钱人不是很多,把子女送出国的人还少。但是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看着身边的同学除了保研的、考研的、考公务员的、考选调生、考村官的以外,比较好的出路就是出国。好像国外总能够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惊喜,貌似出国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于是,在临近毕业时候,考托福考雅思的同学多了起来,早上连疯狂英语的同学多了起来。但是他们在国外过得怎么样呢?是不是跟我们想象中的一样,过着辛苦但是很上进的事情呢?前几天,在美国读研的同学回来了,聊了很久,问了很多感兴趣的话题,下面简单整理一下(当然,这是个案,不代表大部分,更不能代表全部。)
(校园内的房屋)
首先英文没有得到提高。
总以为在国外的语言环境中,不把英语说得顺溜怎么可以呢。到处都是英语,随便都能练习吧。但是根据同学的经验,其实不然。她到国外的朋友圈还是中国人,说的还是母语。而且用到英语的地方其实不多,只要学会“Hello”“Good”“How are you ”“Thank you”等刚学英语记得的英文句子就可以。我是初一才开始学英语的,最初认识的就是李雷和韩梅梅。课本里的对话就是我同学在国外用到的这些句子,原来英语老师没有诓骗我们。但是有一点,外国人不喜欢“And you?”直接问“How are you”即可。
对于为什么没有练习英文,我同学总结道还是文化差异。Culture shock ,确实存在。也许到了一个新环境,你会很激动的去把未知的东西探寻一遍或者把刚刚学会的一些小技巧付诸实践。但是,可能外国人很热情跟你打招呼,但是打完招呼说什么呢?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说话习惯,有的内容还是谈话的禁忌,那,我们该聊什么呢?于是时间一长,干脆不谈了吧,就是打招呼ok了。而且在国外跟国内差不多,到了研究生基本上是自己行动,同学之间很少有来往。况且美国完全是自己选课,研究生、本科生都是混上的,无所谓年级和班级。于是,经历和现实都很少有交集,英文能提高才怪。当然,除了那些很喜欢参加活动的积极分子外。
其次专业没有提高多少。
这个没有特别的说明,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人、不同的专业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我同学学的是广告,上课也是很多跟广告理论,好像有用的也不是很多,平时也就是会有presentation和take-home exam。但是没有其他经历。对于学校的软硬件自然没话说,学校优美的环境很适合学习;还有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地方都是苹果电脑,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网速都是超快的。但是我认为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不能一锤定音。
(该校图书馆)
再次留学生男女生比例失调,女生市场很好。
留学生中基本上男生多于女生,因此女生不管有多么差劲,还是受到广泛欢迎。其中原因有很多。一,美国男女朋友的观念比较开放,于是很多本地人很早就有对象。作为一个国外人,挖墙脚自然很难。二,有一点姿色的女生眼光都比较高,她们看的都是目前已经成功的男性,对于学校的这一帮孩子根本看不上眼,可能与国内嫁富二代、做二奶的心态神似吧。三,一般出国读研的男生都是学习比较好的,尤其理工科。一般中国男生智商和情商是成反比的,这些专业的男生都是一心扑在学术上的,对于交朋友实在是手生。综合其他各样因素,总之,男性留学生在国外经历着情感和生活的寂寞,压力可是不小。所以,可能出现一些猥琐男,但也不能怪他们,社会使然。
还有很多细小的不同。比如,在她们学校出门就要坐车,所以很多人都要自己买车。车就成了脚,有时也可以搭乘不同女性,车也成了爱情开始的地方;外国人其实挺节省,不像中国人出手就是买些奢侈品,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并不高,衣服一年也不会换太多件;环境确实非常好,一些小动物在校园里随处可见。
(冬日:镜头感十足的小松鼠)
这是我同学的一点经历,让我对出国重新认识了。真的,对出国留学不要迷恋,没有什么神秘的。有了目标,想好了,出国才可能有进步。想起了蚊子同学,当初毕业也是想出国,但是在其父的计算之后发现,出国在经济上不划算,于是放弃出国打算。还有去英国、去新加坡的,看起来生活过的有滋有味。不知道他们有什么感受。好想问问了。
最后,本文基本上以同学个案为基础,因此有任何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可以多多讨论交流,请不要吝啬赐教。呵呵。。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1924-330749.html

上一篇:碎碎念
下一篇:跟踪ISBBN2010

7 马臻 胡健波 吕喆 金小伟 杨芳 张旭 张肖飞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2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