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pingy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pingya

博文

四大热点看2022年玉米种子市场

已有 1878 次阅读 2022-2-15 09:19 |个人分类:农业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四大热点看2022年玉米种子市场


全国农技中心种业监测处报道,2021年全国玉米制种面积272万亩,新产玉米种子9.93亿公斤,加上库存种子4.77亿公斤,可供种14-15亿公斤。玉米种子市场最受关注的热点:审定品种井喷了,制种基地涨价了,市场竞争激烈了,套牌种子减少了。


一、审定品种井喷了!


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激发玉米育种人员快速释放科技创新积极性,新品种审定进入了“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快车道。据农业农村部资料,2017年国审玉米品种171个,2018年国审516个,2019年国审547个,2020年国审802个,2021年国审919个。玉米品种审定“大跃进”!


中国玉米育种的主体在科研院所,还有难以计数的民间个体户。育种门槛太低,搜几份材料、租几亩地就可以支摊起灶搞起杂交育种,一两年两三年就能鼓捣出好多个高仿、初仿、甚至是“比瓢画葫芦”组合。面对无孔不入的潜规则、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一大批在产量、质量、适应性都可与真品种媲美的“新品种”被无节制地生产出来了。品种越来越多,爆品越来越少;同质化品种越来越多,突破性品种越来越少。


时过境迁了!今非昔比了!全国有2000多个国审玉米品种问世,售价也急剧下降甚至“跳水”了。从网上或微博搜一搜,科研院所公开叫卖新品种营销权的广告多了去了,原来可与黄金比价的新审定品种狂跌至“白菜”价,吆喝着十万二十万元都无人问津了。可以肯定,一些高仿、初仿的玉米品种将被迅速淘汰出局,有大批民间育种户要金盆洗手了。


二,制种基地涨价了!


2021年春节刚过,西北传出玉米制种基地涨价的消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明确提出提高玉米制种准入门槛,今年制种亩产值从2500元增至3200元,最高增加到3500元。一石激起千重浪!一个来自小镇的公告引起全国种业界的关注和热搜。制种基地涨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增加企业成本,连年库存高企不可能把种子销售价格提上去。制种成本高位运行而种子价格低位运行,违背市场规律,更加剧基地生产与种企营销的“生存矛盾”。


资深人士分析,制种基地涨价有多种原因。一是玉米价格连续上涨。原因是饲料业、淀粉加工业需求增加,特别是生猪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二是优质制种基地面积减少。张掖地区今年有几十万亩农田改造项目,即将分散地块规划为集中规模管理,改大水漫灌为管道滴灌,至少近两三年都不可能制种。三是人力资本不断提升。制种田精细管理需要较高投入,每亩制种田的人力成本已在500元以上:四是技术服务费提高。土地流转成本上升(张掖部分地区涨幅达50%-80%,甚至直接由500元/亩上涨到1000元/亩)和投入成本上升(农药、化肥价格提高)等因素。基地涨价对于提升制种效益、提高农户制种积极性、进而稳住制种基地面积均有一定作用。


玉米制种基地涨价,增加生产成本,种子企业必将提高种子销售价格。尽管国内玉米用种市场仍是供大于求,但玉米种子涨价是必然的,今年会涨,明年则会涨得更多。但种子价格与基地涨价也不完全是绝对的线性关系,更取决于种子库存、市场需求以及品种质量,还受亲本组合、产量和气候等因素影响,种子价格的不确定性始终存在。


三、市场竞争激烈了!


经历去年新冠疫情,无论是种子企业还是渠道商,均采取措施直接让种子快速进村入户。今年西北制种基地在玉米授粉期,多地出现极端气候引发高温热害,早熟品种预计减产幅度在10%,中晚熟品种减产30%左右,全年玉米制种减产2.0-2.5亿公斤。玉米种子将呈现“供求平衡,略有缺口”趋势。种子营销将呈现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线上线下融合。新冠疫情为种业创建“线上营销”新形式。有几家种业联合组建“种子电商服务平台”,网上宣传,直播带货。比如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形式,在线上做发布会,在网上开推介会,客户只需在平台下单、厂商就近网点完成配送服务。种子销售成了“线上引流,线下成交”,代替了已往种子企业的三会——招商会、现场会、观摩会。


二是,传统渠道分化。过去一个县级代理商拥有30-40个乡镇分销商、100多个村级零售商;现在转换成直接以村为单元级终端交易主体,一个县级代理商至少直接辐射5-6个村甚至10-20个村。村级销售渠道成为种子营销主体,如村干部、小卖部、教师和“技术能人”新四类种子销售连接器。


三是,快速倾销是主流。。种子营销是一年为一周期的,时间周期长,利润空间狭小。在种子井喷形势下,快速倾销依然是市场主流。部分地区农户从去年12月份就开始购买种子了。种子市场出现多年来少有的购销两旺快速入户的景象。


四、套牌种子减少了!


种子行业存在众所周知的潜规则:育种不如买种,买种不如仿种,仿种不如套牌。新品种刚刚审定其亲本就可能被窃取,套牌种子随后登场。所谓“套牌”,通俗地说就是该种子的整套审定文件等证照类手续都是自己的,但袋子里装的却是其它品种的种子。“套牌种子假而不劣,产量不低,价格便宜。知假卖假者生意兴隆,有的是小本小利,更多的是无本万利。


由于缺乏规范的种子市场和监管乏力,侵权套牌种子连年呈多发之势。有报道说,套牌种子已经成为中国种业的一大痼疾。搞套牌种子的有国企、民企、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庞大的经销群体。今天市场上至少有1/4是套牌种子或非法转基因种子。有关部门暗访采样,在700多个品种中竟发现有400多个品种疑似被套牌。


农业部、公安部等部门连续两年启动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公安模式,凡“套牌种子”一律视为假种子,经营额超过5万元即入刑。农资打假如火如荼,好评如潮。特别是去年12月新修《种子法》加大了惩罚性赔偿数额,套牌种子罚款由“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提高到“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罚款由“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提高到“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在强大威摄力之下,进入市场的套牌种子肯定要减少了。(佟屏亚,发表在《农资导报)2月11日)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3-1325339.html

上一篇:北京冬奥火炬手——“杂交谷子开创人”赵治海
下一篇:[转载]211家学会联名发布公约抵制学术不端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