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pingy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pingya

博文

中国农膜用量居世界首位:有喜也有忧

已有 2028 次阅读 2022-7-3 14:42 |个人分类:农业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农膜用量居世界首位:有喜也有忧

 

农作物覆膜种植已成为世界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发展最快、面积最大、应用最广、效果最好就要算是中国了。我国西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冬春寒冷,农田或少种庄稼或产量很彽。随着优质价廉的塑料薄膜问世,覆膜种植和塑料大棚成为我国发展粮食、果菜和畜禽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被誉为现代农业生产的“白色革命。

一、农用膜覆盖为农业增产立功

农膜是我国农业继种子、化肥和农药之后的广泛应用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使用量约占全球的3/4。农膜覆盖的功能是增温、保墒、防虫、压盐、防草等作用,极大地改变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一些原本在高寒冷凉地区不能种植、或种植效益不高的作物可以良好生长。

农膜覆盖种植主要包括地膜和棚膜,以地膜为主,使用量占农用塑膜的60%。如黑龙江省北部地区覆膜玉米、西北地区玉米制种地、新疆地区的棉花栽培等,还有北方广大地区采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农膜覆盖可使作物水分利用率提高30%,产量提高30-50%。2020年我国农用膜约380万吨,主要作物覆膜面积近3.0亿亩,每年为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200亿—1400亿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蔬菜周年供应做出重要贡献。

二、农膜残留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塑料发明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塑化剂是农膜的重要添加剂,可在农田中释放并污染环境。我国农膜每年回收率不足2/3,不易降解的塑料薄膜在土壤中残留和累积,田间地头的残膜被风吹至旷野树林、房前屋后,影响空气和交通遍地塑料碎片和化学残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农膜残留“白色污染”有两类:一类,农膜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难以降解,人工回收较难。若长期滞留地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肥的运移,以及土壤微生物活动,最终降低土壤肥力水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我国农田每年新增20万至30万吨不能降解的残留地膜,可能造成土地板结导致作物减产。二类,全球范围看,农田微塑料、塑化剂和重金属等污染重点还在海洋和河流,纳米级塑料颗粒(大约50纳米)可以穿透植物根部进入植物组织;微塑料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如常用的塑料食品包装等。报道说,科学家已经发现微塑料颗粒进入人体血液的证据。2020年8月在美国化学会年会上,研究人员宣布微塑料进入人体的胃肠道、肺部、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这些微塑颗粒可以在人类生活环境传播,进入人体并停留在器官中,对人体细胞造成损害。

据农业农村部调研显示,在新疆棉区连续覆膜种植10年、15年和20年的棉田里,地膜残留量分别为10.8kg/亩、23.3kg/亩和28.7kg/亩。专家介绍,全国至少有1/3的农膜残留在耕地,严重影响棉花播种作业。地膜残片进入播种机压土滚桶后会堵住出口,导致播种后的天窗眼子盖不上土;地膜残片缠绕压膜轮会导致停止转动,引发播下种子和种孔错位。总要跟人在播种机后处理残膜,随时停下来清理压土滚筒、压膜轮、开沟片和扶片上的残膜,严重影响了播种作业效率和质量。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显示,我国大部分耕作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膜残留,地膜累积残留量达118万吨,回收率不足2/3。田间收集残膜处理很困难,农民干脆将残膜直接焚烧。

三、国家有计划地采取措施减轻农膜污染

塑料已经是人类生产和生活须臾离不开的持久耐用的产品之一,如果我们将塑料纳入循环经济体系,塑料完全可以被反复循环使用,是时候出台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来终结塑料污染危机了。要加强研究使用量、残留量及其使用周期中主要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量,确立定量化评估农膜污染的重要基础数据,积极探索农膜污染解决之道

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确重点任务:推进地膜覆盖减量、地膜产品标准化、地膜捡拾机械化和地膜回收专业化。一是严格用膜标准。引导农民采用厚度 0.01mm 以上的地膜,不提倡厚度小于 0.008mm 地膜的应用。二是推广高效利用。建立地膜高效利用示范区,推广一膜两年用、适时揭膜、机械捡膜、可降解地膜等技术,减轻残膜污染。三是探索机械回收。积极研究残膜回收机具,开展机械收膜技术示范、宣传和培训,提高残膜回收率。四是扶持残膜回收加工企业。探索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政府监管、市场化运作的农田残膜回收利用体系,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2020年农业农村部在甘肃设置30个国控定位监测点数据显示,农田地膜平均残留量从2019年的2.47kg/亩降低到2.22kg/亩,重点地区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

四、从源头提高农膜质量根治环境污染

国家加大对农用塑膜残留污染治理采取措施,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希望通过“减量、回收、替代”应对农膜残留造成污染问题。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2020年底前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在重点覆膜区域,结合农艺措施规模化推广可降解地膜,防止塑料垃圾遗留土壤和逸入河湖海洋。我国“禁塑令”已经全面进人执行阶段,在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环节严格遵守法规。

2022年3月2日,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签署《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取得三方面共识:第一,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涉及塑料制品生产、设计、回收和处理等各个环节,旨在推动全球治理塑料污染。第二,着眼于塑料的全命周期管理,要在设计阶段就将塑料产品的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纳入考量,并且对塑料污染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第三,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技术提升、能力建设与科技的交流合作,希望在2024年前结束塑料残物的污染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今后塑料在人类生活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弊端也一定能够克服。中国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唯物史观告诉人们,有“矛”就发明了“盾”,有“病”就发明了“药”。事物的发展总是在达到一定的时候会“物极必反”,前车之鉴应作为后事之师,人类毕竟在自然界居于主宰地位,相信聪明的科学家有能力解决塑料产品所产生成的各种弊端。(发表在《农资导报》5月28日)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3-1345682.html

上一篇:警惕生物战争——厦门海关截获2000只活体蟑螂
下一篇:佟屏亚:手机——我须臾离不开的你!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