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教授考博和博导机制——再谈围绕教授和博导的折腾

已有 4584 次阅读 2007-7-1 16:04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教授考博和博导机制——再谈围绕教授和博导的折腾

 

黄安年文 发表:200771

 

(按:《教授考博和博导机制——再谈围绕教授和博导的折腾》一文,学术交流网高等教育改革栏目2005621首发。)

*****************************************************88

 

教授考博和博导考博的新闻已经不再新奇,教授为何考博?博导因何考博?媒体作了各种分析和推测。作为个案因人而异。作为一种奇特的反常现象恐怕需要从机制上和导向上寻找。

 

作为导向根源,唯学历论是个重要原因。有了最高学历等于站在学术的最高层,在唯学历的社会里自然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财富和等级资源。比如在北京师范大学就有博士楼,条件是博士副教授才有资格,如果是教授而非博士也爱莫能助。再如不少出版单位和高校组织出版博士文库,你不是博士,再有名的教授同样没门进文库,有的出版社还搞什么博导文集之类的令人发指的名堂。还有学术单位掌门人选拔的隐性条件之一要博士。至于各级官员中有没有博士学位关系同样重大。

 

2004228一篇《“教授考博”与文凭崇拜》文章 (晏扬文,正义网)说得好:“ 天津商学院管理学院梁镇教授,虽然在学术上已经取得不小的成就,但是考博一直是他的夙愿。经过连续三次艰难的考试,梁教授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他也成为了天大自招收博士生以来年龄最大的一位。”“梁教授现在的最高学历恐怕还只是本科。学历不高,可能成了梁教授心里的一大遗憾和症结,即使身为名教授、取得了不小成就,这种遗憾仍然无法消除,甚至于取得的成就越大,越对自己的低学历难以释怀。”“学历情结、学历崇拜仍然不经意地潜藏于每个读书人的心中。”“从‘教授考博’这种让人感到困惑的现象中,还可以看出现行学术体制和用人体制存在的弊端——惟文凭论、惟学历是举,重虚名而轻实学,把一个人的学历(学位)与其职称、职务、工资待遇等切身利益硬性挂钩。一个人的能力再强、成绩再突出,如果他的学历不高,其待遇就会受影响,发展就会受限制。即使幸运地被评上教授,也可能连他自己都感到不够理直气壮、名正言顺。而一个人若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就首先要让自己的学历上一个台阶。”

 

作为机制诱因,一些重点高校规定只有博士才有资格当教授、只有博士教授才有资格当博导,不能不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即使你已经是教授但是没有博士学位,同样难圆博导梦。而对于中青年教授来说,能否当上博导成了上学术最高阶梯的象征,对于院系来说,对于学校来说拥有多少博士点、拥有多少博导关系到学校的学术排名和发展前景,谁不为之动心?

 

正是由于上述两个大背景,迫使一些已经受聘为教授的中青年学者设法通过在职或者脱产攻读博士学位。这种情况在已经受聘为副教授的中青年学者中攻读博士学位的就更多了。而教授、副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对于一些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重点高校来说,当然是乐观其成的。这不仅推动了读博大军而且也提高了博士生的档次,当然也是博导们求之不得的。

 

随着唯学历论的淡化和正确人材观的贯彻,尤其是破除教授必需是博士的规定、破除了博导必须是教授兼博士,相信教授考博和博导考博的情况就寥寥无几了。

 

教授考博和博导考博实在是一种折腾,一种不合经济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部分人“富”的折腾,设想为了保持博士学位大跃进和博士产业大发展以及博导权威的大弘扬,操盘当局岂不可再来个新规定:中学教授必须拥有博士学位,这样仅仅中学历史界30万教师队伍就可以有近30万的攻读博士后备军了,那时中国的全球博士之最的地位岂不更加巩固了么?然而,在攻读博士学位过程中又多少利益集团从中受益,又花去了多少纳税人的钱!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高等教育改革/2005年6月21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4041.html

上一篇:“博导”为什么一定是教授?
下一篇: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活动纪实影集选(一)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05: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