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景嵩文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swen

博文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的统一(下)——读史偶记(9)

已有 4079 次阅读 2013-5-9 15:11 |个人分类:温景嵩文库|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春秋, 战国, 读史偶记, 秦的统一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的统一(下)

——读史偶记(9

 

温景嵩

2013579日写于南开园)

 

上一篇讲到了越国为楚国所灭,春秋时代结束,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战国时代后来又是由秦国来结束,在公元前222年秦国灭掉了其他分立的六国后,随之而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新王朝——秦朝。

“春秋时代,始于周平王四十九年,即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前481年,总共持续了242年,(持续时间是够长的了)。其明年即为战国之始,至前222年秦灭六国终结,战国持续时间总共有259年。(持续时间更长。春秋与战国两个时代相加国家共分裂了501年,这是很惊人的了。)”(语见吕思勉书,括号内文字,为作者所加。)

那么春秋与战国两个时代国家就都处于分裂状态,二者究竟有何不同?为什么史家对它们有不同的称呼呢?这是我在学习战国历史时产生的第一个问题。对此,吕思勉先生在他的书中回答道:“春秋之世,诸侯只想争霸,即争得二三等国的服从,一等国之间,直接的兵争较少。有之,亦不过疆场细故,不甚剧烈。至战国时,(一)北方诸侯,已不复将周天子放在眼里,而先后称王。(二)二三等国已全然无足轻重,日益削弱,而终至夷灭。(三)而诸一等国土地又日广,人民又日多,兵甲又日盛,彼此间的战争遂日渐剧烈。始而要凌驾于诸侯之上称帝,再进一步,就要径图并吞,欲图统一全国了。”

先生以上这段文字,已把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不同点,说得很清楚。当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后,这是一场大国之间你死我活,成王败寇的争夺中央帝王宝座的战争,其剧烈惨重的程度,自是春秋时代所无法与之相比。故史家称之为战国时代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所谓的战国七雄,还有一点与春秋五霸不同。那就是:春秋五霸,指的是五位霸主,指的是人。而战国七雄则指的不是人,而指的是国家:是七个在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彼此争雄。计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那么,我就产生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秦国能在战国时期七个大国混战之中最后胜出,灭掉其它六国,再度统一了全国?

对此,钱穆先生的书中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与之相反,吕思勉先生在他的书中,对此却有所涉及。吕先生首先说道:“读史书的人,往往有秦国一进入战国时代就是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吕先生接着明确地指出:“这完全是错误了。”   紧接着吕先生说道:“秦国之强,起于秦献公,而成于秦孝公。秦献公之立,是在公元前385年,那已经是进入战国时代有96年了。而秦孝公之立,则是在公元前361年,那更是在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后的120年了。”前已指出,整个战国时代总共才不过259年。所以,秦国之崛起,只是在战国时代的中期之后的事。可以说秦国在战国七雄之中,只是个后起之秀。那为什么终结这个前后有五百年之久的全国分裂状态的历史大任,是由这后起之秀来完成的呢?对于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吕先生在本章的末尾,也有所阐明。他明确地指出:

“秦国的之所以能实现全国统一,绝不全是兵力强大的原因。我们须注意:此时交通的便利,列国内部的发达,小国的被夷灭,郡县的渐次建立,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功。秦人之所以能收其成功之利,则是因为:

(一)它地处西陲,开化较晚,民风较为淳朴。

(二)三晋地狭人稠,秦则地广任耕,而使自己之民任战。

(三)又能奉行法家政策,裁抑贵族的势力,使能尽力于农战之人民,有一个邀赏的机会。该是其最重要的原因。”

书到此处,我感到吕先生讲的这最后一条:秦国能奉行法家政策,确是秦国能灭掉其它六国,实现国家再统一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只可惜吕先生这里讲的还不够详细,很有必要再加以补充。因此我就在网上查找进一步的答案,结果很幸运,确实让我找到了一个的答案,在此特介绍给朋友们品嚐:

原来这是在秦孝公时代发生的事。

秦孝公即位后,下令招贤以改革图强。遂有卫国人商鞅前来应聘。商鞅为当时著名的法家的一位代表人物,也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原名卫鞅;本为卫国公之后,因此又名公孙鞅;后秦孝公封他于商(今陕西商洛),故后人尊他为商鞅。商鞅向秦孝公提出了以下改革的政策:

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的度量衡,废封建,建立郡县制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适应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剥夺了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特权,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推动了社会由奴隶主贵族社会向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社会转型。因此而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并封他为左庶长,以在秦国实行改革图强的这一整套政策。

商鞅在秦国执政二十多年,结果秦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一个国家,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因此得罪了当时的奴隶主贵族上层社会。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靠山,原奴隶主贵族们就群起而攻之,最后把商鞅处以极刑,五马分尸,车裂而亡。然而商鞅死后,秦国历代各君主却仍然能继续执行商鞅所制定的各项政策,所以,秦国才能在后来最终统一了全国。

公元前279年,秦国在军事上又出了一位名将——白起。白起一生曾灭掉六国军队共165万人,攻下六国城池百余座。仅伊阙之战,灭韩魏联军24万。而长平一战,竟然灭赵军45万,开创了我国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次歼灭战。白起一生历经大小战役70余次,从无败绩。他从最低一级的军官做起,一直因战功升到被封为武安君,在战场上,他使六国人士闻风丧胆,曾被人尊称为我国历史上的两位战神之一。(另一位是西汉时期的韩信。)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立,他继承了由秦孝公开创的广招贤能的政策,任用了又一位名相吕不韦,吕不韦帮他规划了并吞六国之计。其后又任用了王翦王贲父子两位名将,最终实现了这套并吞六国的计划。前236年大将王翦攻赵,结果灭赵于前229年;前231年,韩国惧于秦国王翦的军威,不战而向秦国投降,韩亡;前225年派李信以20万大军攻楚不成,李信败于楚;翌年,改派王翦以60万大军再攻楚,前222年楚亡;前225年王翦之子王贲攻魏,仅三个月魏亡;前222年王贲攻燕,燕亡;转而南下攻齐,齐亡。经过这十多年的战争,王翦父子两位大将摧枯拉朽般地灭掉了其他六国,实现了统一全国的宏伟计划,结束了五百年来国家分裂的状态,的确是居功至伟,功不可没。

总结以上秦国灭六国统一全中国的进程,可以看出商鞅变法是其关键的一件大事。这使得秦国得以比其他六国更早,更完全,更彻底地实现了整个社会,由奴隶主贵族社会到新兴地主阶级社会的转型。国富兵强,统一天下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了。当然商鞅自己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由于他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剥夺了原来秦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使这些人对商鞅恨得要死,又怕得要命。最后在商鞅没有了后台,失去了秦孝公这座保护伞以后,这群原来的既得利益者,就必然要乘机而起,报复商鞅,把商鞅弄到五马分尸,车裂而亡的悲剧结局。这实在是一件改革者的极为可悲的惨事。看来在我国即使是通过上层自上而下地实行改革,流血牺牲也不可避免,因为旧势力的反抗,实在是十分顽固,又十分残暴的啊。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85-688164.html

上一篇:中国史的年代——读史偶记(3)
下一篇:汉武帝在学术领域实行的政策——读史偶记(17)

4 赵美娣 钟炳 王连军 戴德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