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学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余孟孟的博客 关注生命成长,传播人间知识,启迪教育智慧。

博文

从念书到读书

已有 3824 次阅读 2009-1-8 20:59 |个人分类:教育闲思|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教育, 感悟

余孟孟
 
念书,就我所知,起码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进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不管是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学”。念书的这种意味,我最早是从奶奶那神秘的笑声中隐约知道的。因为她常常在我玩得满脸通红,满身尘土的跑回家后,笑着跟我讲,“等你念书了,进了蚂蚱笼里,就不能再这样疯玩了”。近年来,我也常用“念书”的这种含义来回答偶遇中的老同学的询问。我们的对话出奇的相似,往往是这样的:“哈!很久不见了。你忙什么呢,在哪里工作?”;“奥,是啊,很长时间都没见了。我,我还在念书”。“怎么还在念书啊?念什么呢”?“念研究生——”“奥。厉害”!在这种情况下,言者和听者都明白“念书”的上学意味。
其二,念书,是指朗读书籍的一种状态和方式。这种状态和方式类似和尚念经,更似古代读书人念四书五经时的摇头晃脑。今年我有机会给高中生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在课堂上我往往会留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对于重要的段落可以出声朗读。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不是读着的,而是念着的,或者说是唱着的,有时还带着小调,一脸严肃,满眼认真。看着这样的学生和这样的读书,我总是忍俊不禁。
读书,也有如上面“念书”所具有的那两种含义,但我个人认为,读书,更偏重于后者。就是说,读书,首先指的是阅读或朗读书籍,其次,才内含上学的意味。关于读书的目的、方法、本质、旨趣甚至姿态,从古至今,由中而外,自老而少,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都有一些论述和探讨,不提也罢。
在此,我想试图道明的是,念书和读书不能划等号,在念书的不一定在读书,会念书的也不一定会读书。
上复习课了,主要是看着学生读或背历史书,间或解答一些学生的提问和疑虑。一次,确实闲着无聊,我便用笔记下了学生的读书百态。纪录如下:
有的爬在桌上用双眼盯着书,目光游离;有的用一只手托着下巴,眼睛一会睁开,一会闭上;有的低着头不住的读念着,急促不安;有的嬉皮笑脸,东张西望;有的这边看一眼,那边望一眼;有的随意翻着书,不时用眼睛斜一下老师;有的举书过头顶,大声的叫读着;有的把一句话不断的读,但一脸茫然;有的直挺挺坐着,无所事事。
我相信,这些学生还不懂阅读,不会读书。我也相信,他们此刻并没有把手头的那块纸制物体当作书,那只不过是他们用于考试的辅助物。
大多数学生是视读书为大敌的,不到迫不得已,决不打开书来读。我常听教师们抱怨,有些孩子啊,你就是告他(她)哪页要考,他(她)也懒的做个纪录或标记,认真去阅读的。对于一部分中学生,他们来念书,拿出书籍,那不叫读书,充其量只是用书,用来回答老师的提问,用来做作业,用来考试,甚至最后用来卖钱。我常想,“只有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这句话用在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身上,是再恰切不过的了。
钱钟书只有一个,可钟书的人却千千万万。我常想,那么一个长方体,也不算漂亮,却总是能吸引很多人走近它,抚摸它,打开它。真正的读书人,在大多数情况下,读书并不是为了有用,为了实用,而是为了心灵的安宁,为了精神的饱满,为了灵魂的高贵。三日不读书,不仅面目可憎,其体味亦难闻了,使人不仅不忍看,亦不敢近。
我们的中学生什么时候才能从念书走到读书呢!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121-209266.html

上一篇:关于教学的三个漫话
下一篇:人间闲话(1)

3 陈绥阳 李宁 迟菲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6: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