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纠缠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eep021 大自然中一棵草 春生夏长任逍遥 秋杀冬藏春又复——妙!

博文

孟立锋:学医三昧

已有 1317 次阅读 2009-8-25 14:37 |个人分类:感悟中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中医, 学习, 境界

                                  学医三昧

      (孟立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近代大学问家,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是对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立业、治学过程中三种境界的论述,极富真知灼见。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关于王国维所述的这“三境界”妙论,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每每吟诵,但觉朗朗上口,意蕴优美,然对其意,尚隔一间未达,对其所述境界更是体悟朦胧,虽终日潜心思索,不得甚解,乃求诸自身,结合十年学医经历及诸多老师的启悟教导,反思映照,似有所得,遂不揣愚鲁,凑集片言碎语,以期有益于同学。
  一曰不可学。初入医门,望洋兴叹,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卒难诵记,其中所蕴义理,更是与所具知识背景,格格不入,对所学知识,只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更忧者乃见中医学所及方面甚广,病多方杂,似毫无头绪,古今医书,汗牛充栋,且多古文,字词难解,披阅甚难,不知从何处着手,只好终日死记硬背,至于理解,更是云里雾里,一团乱麻,只学得了些许皮毛,所谓窥管而已,于是乃信:学医难,学中医尤难!此期几多彷徨,几多迷茫,举目四望,茫无头绪,不知所措,求学无门。后来还是坚持了下来,随所学渐广,终日耳濡目染,渐渐开阔了眼界,登高望远,瞰察路径,认清前人所走过的道路,确定自己的定位,找准自己的方向。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感同身受。


  二曰不可见。后学数年,稍有所得,渐入门径,忆及扁鹊饮上池之水,乃具隔垣视物之能,遂羡慕不已,后又虑及此乃传记所传荒诞不经之语,卒不可信,遂乃作罢。于医学大体,稍有所识,但谈及运用中医于临床,尚是朦胧。后耽嗜经典,觉其中意味无穷,于其篇章词句精辟处,莫不顶礼膜拜,叹其能以神圣工巧之语述其所论。最佩服者乃《素问·八正神明论篇》对神的论述“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更有后贤,才高妙识者,不断阐扬经义,揭其幽微,使得经典更加魅力四射,先贤徐灵胎于经典曾赞曰:天地之化机,圣人之妙用。至此乃悟,扁鹊所饮 “上池之水”,想必是先圣所传之经典,扁鹊将经典所述之至理,已心领神会,完全融于其身体血脉当中,使其目明心开,俱视独见,心中湛然明朗,于病情,明察秋毫,提论治,毫发不爽。医者临证,倘能以先贤经典为据,省疾问病,心中自有着落,患者虽千人异面,病情则昭然若揭,毫无遁形,而不至于雾里看花,云中望月,于病症相遇而不相识。能于不可见之处见其所当见,心中了了,目无全牛。然能到此等功力,必需废寝忘食,殚精竭虑,孜孜不倦、坚持不懈,上下求索,要有攀登书山时以勤为径,泛舟学海时将苦作舟的勤奋、执著与坚韧。积数十年之学力,以得慧然独悟,俱视独见之能。


  三曰不可言。此境已是对医学有全面系统的学习,更有扎实的经典理论基础,加上丰富的临证经验,造就敏捷的思维和反应,是整体水平的体现。于病情一会便知,不必多言。对至理的领悟,已入佳境,对其至美之处,却无法言说因为言则不遍而有遗漏,倒不如任其自然,不言而体会其意境。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传则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此种功夫,我辈恐难企及。曾读到清朝名医张璐在描述医者水平时,要能看到“空中鸟迹,水中鱼游。”火候方到。初见此语,不信其言,心中暗笑,此说无凭,后随学识临证渐多,方悟此语蕴有至理,乃感惭愧于当初无知,方知斯道细如毫末,未易为浅人言也。现在也只是理解了古人为何将医学称为医道而已。于不可言之境,倘能功夫到家,灵犀相通,炉火纯青,畅游学海胜似闲庭信步,漫步书山能悟其中真谛,怡然自乐,欣喜恬适。
  寻得医学门径,已是难事,登堂入室,得窥其奥,更不易得。在医学的道路上,我们永远是学生,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不断学习,多闻博识,精勤不倦,才能使学问与日俱增。读书、临证、参师、悟道,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中医学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亘久存世,惠泽至今,我们有责任把她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前面的路还很长,文末以诗人屈原之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同道共勉!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556-251340.html


下一篇:海外“中医热”日趋升温 中医教育正迈向主流化

3 武夷山 吉宗祥 柳东阳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0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