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27569063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y275690634

博文

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日记(九):再聚中山站 精选

已有 3034 次阅读 2024-5-26 21:12 |个人分类:南极科考|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欢迎来到泰利斯科普!

导读:

2024年1月29日,经过约一个半小时的飞行,“雪鹰601”顺利降落中山冰雪机场。由于机舱内没有增压,飞行高度通常保持在三千到四千米,加之密闭性有限,舱内温度低、噪声大。但冰盖上固定翼飞机的首次起降体验,总体感觉还不错。阳哥说我们是幸运的,他第三次才登上“雪鹰”。

“雪鹰601”降落中山冰雪机场

“蛋壳”小直升机AC311将我们从中山冰雪机场接回中山站,“蛋壳”是我给它的昵称,小巧、灵活,又很可爱。

搭乘“蛋壳”小飞机回中山站

今天是农历腊月十九,还有十天就是除夕夜。

科研篇:

南极天文开展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山站和昆仑站,历经多年的发展,至今已颇具规模。中山站的天文设备主要集中在靠近俄罗斯进步站的小山坡上,我们暂且称之为中山站天文台吧。

天文台与远处的大海和冰山遥相呼应,与进步站相隔不远就是著名的达尔克冰川,尽收眼底。

中山站天文台

我们此次任务主要是协助安装阳哥和拓哥安装小望远镜阵,可用于极夜期间针对空间碎片和极光的科学观测任务,并对之前的望远镜阵进行常规维护任务,同时协助安装一台射电望远镜。

中山站天文任务开展

这个季节的中山站温度适宜,室外工作也身心舒适,加之工作并没有什么难度,所以也没有心理压力。当然偶尔也会遇到风雪天,不过那也是另一番风景了。

风雪天气下的中山站天文台

风雪中调试望远镜

当然中山站的科研远不止天文,气候、冰雪、海洋、环境、地质、高空物理等等。

企鹅篇:

企鹅总体种类多达近20种,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当中最著名的有:帝企鹅、阿德利企鹅、洪堡企鹅、黄眼企鹅、帽带企鹅、非洲企鹅、王企鹅、小蓝企鹅等等。

不过中山站站区及周边常见的是阿德利企鹅和帝企鹅。

企鹅分类(图片来自阳光魔方订阅号)

阿德利企鹅是南极数量最多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企鹅。

阿德利体型不大,毛发黑白分明且轮廓清晰,通常成群结队出现在站区附近,当然偶尔也有迷路落单的。

阿德利企鹅

帝企鹅相对阿德利体型较大,甚至可以到一米多高。

帝企鹅最明显特征就是脖子周边有金黄色的羽毛,像戴了金闪闪披肩的贵妇,仔细观察发现它的喙也是镶嵌金边儿的,整个形态都好像在提醒着它的高贵。

退毛期的帝企鹅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企并不是鹅,它们均属鸟类,不过叫起来声音还挺像大鹅。跑起来左右摇摆,也并没有很慢。不过似乎它有自己的安全距离,远观静悄悄,近拍嘎嘎叫。

阿德利企鹅

最后,很多人问:企鹅到底臭不臭?实测答案是肯定的,不过是腥臭的那种。

尽管经常下水“洗澡”的企鹅由于生活在自己排泄物包围的环境,加之厚厚羽毛吸收气味并滋生细菌,臭臭的也就可以理解了。

阿德利企鹅

冰山篇:

这个季节的中山站景色绝美,冰山肆意漂浮,甚至每天肉眼可见的看到位置的变化,在蓝色海天的映衬下唯美且壮观。

站在小小山头,看着站区一片静谧祥和的景象,感叹中山站这35年日新月异的发展。

远眺中山站站区

海水和冰山本身并没有颜色,目视为蓝色与海水和冰山对颜色的吸收和反射有关,是光线作用下导致的。

波长较长的红色和橙色容易被吸收,波长较短的绿色和蓝色则不易被吸收,人眼对绿光不敏感,蓝光反射到眼睛,所以目视为蓝色。

太阳光作用下的大海和冰山

形状各异的冰山

很多人问南极到底有没有“冰墙”,“冰墙”之外又是什么。

所谓“冰墙”只不过是延伸到海里的冰川融化形成的塌陷截面,个别地方“冰墙”现象比较明显,如果乘坐小艇。”冰墙“之外则是一望无际的冰川。

南极“冰墙”(图片来源于央视新闻)

站区篇:

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经过35年不间断地扩建和功能完善,中山站现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南极考察基地。

中山站全景图(图片来自中国中铁)

舒舒服服的洗个热水澡无疑是内陆返程后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发电机的冷却水回收利用为站区提供了24小时不间断的热水,甚至还有桑拿房。我依然清晰的记得返程后第一次洗澡时的那种幸福感。

中山站淋浴间和桑拿房

综合楼是中山站综合功能区,包含厨房、餐厅、活动室、健身房、会议室、医务室、办公室等。

越冬楼于30次队建成,综合条件比之前有较大提升,可容纳40人越冬。越冬楼与综合楼通过空中连廊联通,也极大便利了越冬队员的生活。

中山站综合楼和越冬楼

度夏楼为度夏科考队员提供住宿,比如我们内陆队在中山站的临时住宿,度夏楼并没有与综合楼直接联通,不过好在度夏期间天气适宜,生活也算便利。

中山站度夏楼

除此之外,配套的设施还有发电栋、综合库、车库、维修间、油罐等。

中山站京剧脸谱油罐(40次队已翻新)

中山站十二生肖油罐

中山站科研设备众多,天文台、六角楼、激光雷达栋、卫星球、GNSS观测栋、气象栋、雷达天线阵等。

六角楼和观测栋

春节篇:

在南极过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次也算是体验到了。中山站的条件相比内陆好的可不止一星半点,春节的饺子和年夜饭当然少不了。

但毕竟一百来人想吃顿手工饺子不是件容易事儿,大家齐上阵,看到一盘盘造型各异的饺子想起了大学里全班同学过冬至的场景。

队友过年包饺子

碍于网速有限,看春晚是实现不了的,但中山站有自己的春晚。相声、吉他、诗朗诵,歌曲、舞蹈、大合唱,还有空竹表演谁能想得到。

当然抽奖环节也是少不了的,运气爆棚,一等奖的运动手表拿下。

胡站长致开幕词

中山站春晚节目单

还没有返程的内陆兄弟不知又会如何度过,内陆冰盖过年也是难得的人生体验,想必定是醉意熏熏、其乐融融吧。

中山站年夜饭

风景篇:

中山站三大建筑

俄罗斯进步站和达尔克冰川

中山站附近的临时避难所

中山站日落

中山站夕阳

中山站极昼即将结束

成群结队的阿德利企鹅(队友供图)

本期就分享到这里,下期见!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53957-1435706.html

上一篇: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日记(八):风雪泰山站
下一篇: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日记(十):再见南极洲

6 汪运山 黄永义 何青 刁承泰 崔锦华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