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li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lihong

博文

如何避免研究一条岔道走道黑! 精选

已有 10672 次阅读 2013-1-11 15:49 |个人分类:评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计划, 如何

看到因为前面的研究方向错误而导致科研一条到走道黑的情况。还有一种更多是出现偏差走不出来的情况. 实际上研究方向偏差走不出来, 这不是个别现象, 国内外都有,这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实际美国的铱星计划失败损失也很大,但是后来还是成功发展GPS,赚回来的不止十倍百倍.但是差别在于纠正的时间早晚,还有就是发现问题后,能否得到纠正的问题,如果纠正后能有新发展,只能说这样的科研真是引领型的前沿科技。最可怕的是不愿意纠正,无限拖下去,一条道走到黑这才是大忌。我们不能全以灰色心理揣测,往往那个是技术研究者当局者迷的情况也很多见.

前一段时间,看到不知哪位仁兄在疾呼感叹中国MLCC器件一直无法国产!几乎历经30多年研究,远超过中国神州飞船研发时间两倍之多,或许经费总和也已超过两倍或更多,当然神州飞船正常应当也用的是国外的MLCC器件。对于MLCC器件所用材料之一钛酸钡粉体,我曾在多年前就指出现有国家钛酸钡粉体标准已经过时并且有误,反映到有关部门均是石沉大海。我对此与国内一家研究单位联系,这家单位它们在其他方面应当说与国外在同一水平(首先我要说明,为了不致造成误会,国内类似单位不下百家,不要对号入座,我联系的单位应当是科研做的好的单位,我并无指责的意思,也没有过誉),我曾向他们指出,虽然他们其它方面做得很好,他们也很努力勤奋,但是基础粉体原材料性能有问题,无法实现器件的性能要求,但他们研究人员坚信通过改进工艺可以克服原材料的缺陷,可以达到国外产品水平。本来我所做的粉体工作也只是他们所用材料的一部分,我坚持原材料差距无法以后续工艺改进弥补,反而会导致他们反感,会误以为争课题争经费,为了大家的友谊,我也只好作罢,但是我很清楚他们走到了岔道。

科研简单近似讲原创是一个探索新路(或者说模仿也是至少自己不知道的路的过程)。绝大多数的绝大多数具有创新性的科研工作,研究者都属于处于云山雾罩之中,那么此时作为科研人只能算作半盲之人,出现方向偏差,走岔道,本无可厚非。

当关键是如何尽快纠正,纠正后如何发展!我自己有粗浅之见:

1。初级阶段,对科研项目必须先按创新性和风险评估,实际越是前沿和创新性的,风险大的不应当开始立大项目或者上大计划,而是多课题组,多思路小项目经费支持更优。实际此失败率很高是正常的,但是这损失也小。国内也在走这样的道路,但是很多时候圈子和潜规则干扰太多。这应当类似海选。

2。真正的大计划大项目应当是经过前期工作筛选后再上,研究方向错误应当被挡在这一阶段的门外,当然也有漏网之鱼这另说。现在的问题不是国家上下不重视的问题,而是筛选机制,因为涉及利益,所以免不了出现很多没有条件也要上的情况(这情况也复杂,不便细说),除了极个别的利欲熏心之徒(我始终认为这是少数),大部分寄希望于在研究过程中把没有的条件补上,但是事情是复杂的,课题大了意味着系统复杂, 其涉及的方方面面也多, 是多环节的,国家大计划课题组往往一方面很强,在一些方面很弱,也许那弱的环节只占整个计划的百分之一,但这可能导致就是完不成这一计划,国家多少计划胎死腹中,这种情况决不是少数。本来此时可以采取的引入其他组或者其他人弥补弱项,但是现有制度排斥了这一点,一旦引入新的成员,必然涉及经费再分配。

看似只是修改研究计划,本来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但实际涉及利益重新分配,还有一个就是课题主导权的问题,对科研做得很深应当意识到,科研中也是掌握那百分之十或者百分之一技术的人却控制我们全部的科研成败,主持大课题从概率上说大多数应当都不是这百分之十,这是很多大型计划课题卡壳的关键,这带来的连锁效应是经费浪费,多少研究者的生命时间浪费,多少博士硕士做课题处于郁闷中。

往往大课题计划投入很大,执行人压力很大,本身已经付出大量精力做出了铺垫工作,但是当局者迷,往往他忽视或者不懂不擅长的恰恰是课题的关键。国家采取监督员的形式很好,但是科研本身很复杂,不是那么简单可以看清的,需要内行仔细研究。我在想是否所有大课题也应当才取对应的小额资助的影子课题,专门针对大课题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包括修改计划,变更负责人和增加人手,而不是由课题本身负责人来单独决定。这样就避免了大课题计划负责人当局者迷或者独断专行,也减轻了变更计划内部人对他的利益压力。(上述想法完全基于大课题负责人人品毫无问题和一心做事的前提)。



https://m.sciencenet.cn/blog-489270-652071.html

上一篇:朗道关于二维晶体论述仍然部分正确
下一篇:单层石墨烯

23 曹聪 林松清 谭平连 陈小润 刘洋 滕立 刘天亮 戴德昌 方琳浩 汪晓军 李宇斌 徐耀 李伟钢 陈冬生 苏金亚 王芳 张风帆 钱磊 李孔斋 刘艳红 laoyipiao lbjman HB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6: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