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tians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tiansheng

博文

以砀山酥梨为主的经济林的发展锁住风沙,提高绿色植物覆盖率

已有 3117 次阅读 2011-4-11 11:51 |个人分类:淮河文化研究|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style, 黄河, 盐碱地, 经济林, 覆盖率

黄河自1128年南泛流经砀山至1855年改道北徙,总共在砀山境内流淌727年,最终留下一条干涸的、风沙弥漫的河床和一片盐碱地。砀山民谚云:“面缸一层沙,张嘴沙打牙。走路难睁眼,庄稼被打瞎;风沙不治理,早晚得搬家。”

明崇祯年间《砀山县志》记载:“黑风起自西北,黑气凝云,有声渐近,日色全晦,白昼如黑夜。北风息,黄沙满地,厚寸许。”(明崇祯刊《砀山县志》。)真实地描绘出当时砀山风沙的危害。

砀山县境经过黄河数百年的泛滥浸渍以及断流后百余年的风沙盐碱肆虐,土质瘠薄,易涝怕旱,生态环境极度恶化。为了改变这种生态环境,砀山历代人民与风沙、盐碱展开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在治水改土的同时,大力植树造林以防风固沙,保墒压碱。而植树造林必须选用抗风沙、适盐碱、耐瘠薄、耐旱涝的树种才能定植存活,而砀山酥梨正好是生态树种和经济树种相统一的树种。砀山酥梨是人与风沙、盐碱和洪水斗争的结晶,它抗风沙、耐盐碱、耐瘠薄、耐水渍,生命力极其顽强,砀山人民充分利用了这一难得的自然资源,努力创造条件种植砀山酥梨等果树、林木,使砀山县林木覆盖率不断提高,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净化了空气。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砀山人民大力发展砀山酥梨及多种果树,使全县以砀山酥梨为主的绿色植物覆盖率由20世纪60年代末的9.1%上升到2007年的51%,森林化程度达到89%,森林覆盖率达到71%,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曾经肆虐砀山几百年的风沙、盐碱危害得到彻底治理。2004年,砀山县又成为安徽省生态省建设综合示范基地。植被覆盖率的增加,乔木、灌木、草地、河流、沼泽、湿地等多样性的自然环境,使50年代初每年发生沙尘暴23次减少到80年代的2次。进入21世纪,不仅沙尘暴罕有,而且,年降水量明显增加,温、湿度更加适宜人类生活和多种动物栖息。近些年,砀山县先后被评为首批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后又成为全国经济林先进县和全国水果百强县、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并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昔日大片不毛之地的荒沙滩,如今已变成了果海绿洲,春天是花的世界,秋天是果的海洋。这为现实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打下了一个生态环境基础。


https://m.sciencenet.cn/blog-490922-431846.html

上一篇:砀山酥梨与生态旅游文化
下一篇:以砀山酥梨为主的经济林的发展推动了生态县的建设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