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zhouf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zhoufeng

博文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科技新闻传播

已有 3185 次阅读 2011-4-30 10:04 |个人分类:课程小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新闻, style,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科技新闻传播

——以东日本大地震微博传播为例

 

一、东日本大地震

  2011 3111346分,日本发生9级地震,由此引起的一系列次生灾害,尤其是地震海啸引发的7级核危机,不仅对日本国内产生巨大的动荡,中国作为邻国也受到巨大的影响。3月底,百度百科公布了20113月十大网络热词,和日本3·11地震有关的网络热词:日本地震、超级月亮、福岛核电站、盐王爷四个搜索,[1]体现了人们对日本大地震相关科学知识的迫切需求。造成巨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发生时,急需要新闻媒体传播科学知识,正确引导舆论,解除社会慌恐,科技新闻传播的科普作用凸显。对此次东日本大地震,各大媒体都做了及时快速的反应,其中,微博作为一种刚刚崛起的新兴媒介,其科技新闻传播更为引人关注。

二、微博的后现代主义趋向

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法国,之后迅速波及全球。现代主义主要指自从西方资本主义诞生以来所形成的价值观、世界观,追求理性、真理、稳定性、规律等。现代主义认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基于人的理性就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人们发现资本主义并非想象中的美好,此时,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后现代主义解构理性,颠覆传统,反对绝对的权威和和中心主义,通过对语言的拆解,冲击中心话语权,批判理性,秩序、逻辑等现代文明秩序。中国接受后现代主义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微博是最新兴起的自媒体,其注册用户将互联网的自媒体延伸到手机上,最大的特征是信息的碎片化。微博传播更加的零散化、个人化,去中心化,冲击权威人物的话语权,充分体现后现代主义偏向。

三、日本大地震中科技新闻传播和微博的博弈

新浪、搜狐、网易、腾讯作为中国四大门户网站,都对东日本大地震做了科技新闻专题报道,并且都设有微博播报专栏。在微博进行科技新闻的传播过程中,微博和科技新闻的传播需求存在共鸣的同时,更多的是博弈。

 

1、消解主体性,反权威主义:传播主体的博弈

四大门户网站的日本地震报道中,只有腾讯微博设有专家意见一个小的专栏,新浪微博设有前方记者微博汇总专栏,其他的微博都是普通的博友。微博庞大的注册用户遍布世界各地,随时播发新闻尤其是突发事件具有天然的优势,微博刷新的速度以秒来计。 201113:46分,上海网友“总裁家的亚历山大帝”在新浪微博上发出第一条地震微博:“又地震了,祈福!”,[2]几乎和日本有震感的时间是同步的。发生后的4个小时内,新浪微博上发布日本地震相关的微博近450万条,其中在日本的微博用户发出了30万条。[3]截止422,新浪有两千多万条微博讨论日本地震,搜狐有四十多万人参与。在这些发帖的用户中,虽然不能具体统计原创帖子的数量,但是因为是在日本发生的地震,可以判断,在日微博用户的原创性是极高的,普通用户是主导力量。可见从第一时间报道者,发博者以及博文原创者都在消解科技新闻传播者权威的主体性。

根据湖南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新闻研究所李浩鸣教授的定义,科技新闻是以新闻采编人员为传播主体,以社会大众为传播对象,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以报道科技事件为特色的新闻宣传活动。[4]可见,在传统科技新闻传播中,新闻工作者是绝对的权威主体。但是微博正是消解科技新闻传播的主体性,受众对信息内容的自主权使得受众摆脱对大众传播信息被动的批判性解码,让人们自助组织出符合自身需要的传播平台。

 一方面,消解权威主体性提高了受众的参与度和科技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只要有一个微博账号,一个终端,普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微博,高度的用户参与性、提供信息时用户身份的平等性,使得科技信息有了更多的发布者,并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

但是,另一方面,消解权威主体性大大增加了非理性群体性事件的危险。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还有待提高,发生日本地震尤其是引发核危机的时候,迫切的希望外来传播者的信息,微博扮演重要的传播者角色。微博兼具单项与双向传播的特征。在传播地震新闻以及相关知识的过称中,传播者与受众角色的高比率重合,通过博文的大量转发,人际传播转化为大众传播。但是如果对一些真假难辨的信息不加分辨的发布或者转发,就会表现出集体无意识迷失,无法克服群体的非理性。这次的日本大地震期间抢盐恐慌,微博一定程度上都加剧了群体的无理性和群体冲动行为有人指出谣盐”=(福岛核泄漏、核污染可能随风播散到日本以外)×(广大普通人对气象学、核工业、核医学的不了解)[5]但是却忽视了其中重要的传播媒介,除了手机短信转发,微博的转帖也促进了谣言的产生。本来没有谣言,转帖多了,也就真的产生了谣言。人们对日本地震造成巨大影响的遐想以及对核辐射的恐惧,加上一些商家操纵舆论,谣言发展成为抢盐风波也就顺理成章。

近几年,在科学传播的过称中,强调科学普及要从单向的普及科学到双向的公众理解科学,但是微博的传播机制并不健全,公民辨别科学信息真伪的能力有限,怎样保证发挥受众的自主性又不在群体舆论的信息冲击下被操纵,值得相关监管部门思考。

 

2、解构统一性,反理性主义:传播内容的困境

“微”是微博的致命武器,但既克敌又自伤。在四大门户网站中,除了搜狐对微博的字数没有限制之外(实际上没有了微博的特色),新浪和腾讯字数限制为140,网易设置为163。“微”让发博者可以迅速的完成博文,快速发布,在时效上占得先机,但也正是由于字数限制,微博文本碎片化,内容松散,解构统一性造成的大量垃圾信息以及真假难辨的信息是其现在难以克服的弱点。同时,也有一些专家表示出担忧:微博的只言片语加剧了信息文本的碎片化,它是否会带来语言和思维的碎片化?整个社会在往碎片化的方向上发展,微博加剧了这种倾向。新浪微博的在日网友播报,直击日本地震专栏中,也充斥着闲言碎语,例如“已经吃完了,太饱了”或者是“先吃点,嘻嘻”。整个专栏,虽然标题是直击日本地震,但是却被其他的内容占据。423,轰动一时的药家鑫被判死刑,这件事成了当天微博的热点,而并非是日本地震。用户在发布信息时,没有丝毫的过滤程序,所以,要在其中关注日本地震的消息,就要花费时间去过滤大量无关联的消息。在微博主页直接进行关键词搜索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关联性,但是微博的特性,还是为科技新闻的专题报道提出了挑战。

此外,微博中怎样平衡科学传播多媒体效果和文本信息的比重,也是值得注意的。科学传播怎样做到声情并茂一直是困扰科学传播工作者的问题,网络的多媒体特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学传播的效果。而微博更是融合了手机移动和网络超链接两大新媒体的优点,将网络的多媒体特点,与手机的5A优势-AnyoneAnywhereAnythingAnytimeAnyway-结合,人们对世界的感受越来越视听全方位,感知更加丰富充满。例如,31115:18来自新浪微博,视频:航拍日本发生8.8级地震引发海啸  北京时间今日中午1346分,日本本州岛东海岸发生8.9级地震。现场画面显示,此次地震引发海啸。 31114:48来自新浪微博  组图:日本东海岸发生8.8级地震  人们涌上街道  北京时间今日中午1346分,日本本州岛东海岸发生8.8级地震。现场图片显示,东京市内超市物品散落一地,人们涌上街道躲避地震。在这些新闻中,伴随大量的视频、图片内容,突出释放感性、欲望,反对理性主义,提供给受众清晰的看到日本大地震的发生情景,比单纯的文本信息要生动活泼,受众更加容易接受理解。但是,科学本身的复杂性和先进性,科学知识需要受众投入大量的认知努力,泛滥的视听一定程度上会分散受众的注意力。

科技新闻传播对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受众如果倾向于接受碎片化的信息、碎片化的思维也会潜移默化的形成,并且将注意力更多的移向感观享受,科技新闻的深度报道变得艰巨,不仅是科学知识本身,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传播就更为困难。

此次对东日本大地震的微博直播报道,一方面显示了微博对于科技新闻传播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科技新闻传播也凸显了微博的某些劣势。第三方调研机构DCCI数据显示,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将突破6500万个,2011年中将突破1亿;2011年底、2012年底、2013年底,这一数字将分别有望突破1.5亿、2.8亿、4.6亿。[6]日前,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表示2011年要继续发力微博。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介兴起和发展,一方面为后现代主义提供了媒介平台支持,另一方面使后现代文化和后现代理论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媒介的发展的多元化、开放性,后现代化是其发展趋向,科学传播怎么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又在博弈中坚守自己新闻价值,值得我们深思。


[1]百度百科公布了20113月十大网络热词

http://baike.baidu.com/view/5472680.htm#sub5509519

[2] 新浪微博日本用户发布量增10 成灾区沟通纽带

http://finance.ifeng.com/usstock/mgggpj/20110312/3646035.shtml

[3]新浪微博日本用户发布量增10 成灾区沟通纽带

 http://finance.ifeng.com/usstock/mgggpj/20110312/3646035.shtml

[4]《科技创新与科技传播》 李浩鸣  陶贤都  p282

[5] 日本核辐射引发我国抢盐始末:心理

http://news.sina.com.cn/c/2011-03-27/170922189785_9.shtml

[6] 微博热的发烫  门户网站展开“贴身肉搏”http://www.dzwww.com/rollnews/news/201104/t20110427_7148385.htm



https://m.sciencenet.cn/blog-504308-438888.html


下一篇:基于受众心理的电视科学传播研究——以湖南卫视《百科全说》为例

1 高峡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5: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