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总有生生不灭的希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trixiaozhao 在读研究生, 邮箱:jfzhao1985@163.com

博文

生活的思考(之三)

已有 3911 次阅读 2011-1-5 10:44 |个人分类:科研感触|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谁动了我的理想

       最近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也认真的反思了自己,有一些感触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80后的我们是遭到最多评论的一代,生活在特殊年代的我们,承载着父辈们的众多希望,也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那天在跟导师聊过后,很认真的思考了这个问题: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导师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没有了理想,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生活。

       想起小学时,我们都在憧憬着未来,写作文时写“我的理想”,那时的理想真的好明确,但渐渐长大后,不知不觉间,是谁动了“我的理想”?为什么我们看上去都没有了理想?

       感触一:用心做事

       任何事情都值得自己用心去做。无论是多么小的一件事,都应该用心去做。

       前几天在写学期总结,很多人就觉得没人会看的,随便应付一下好了。我就想问,您怎么就那么确定不会有人去看呢?首先你自己就认定了没人会看的,所以就去应付差事一样的随便搞点儿东西出来,这样随便弄出来的东西,是我我也不会去看的。我觉得这是态度问题。人与人的差别在哪儿?我想不在智商,而在于对待事情的态度。常常会看到听到这样的情况:同时去应聘同一家单位同个岗位的几个人中,最终留下来的并不是最聪明的那个,也不是学业成绩最优秀的那个。结果总会出乎人们的预料,我觉得这并不奇怪的。现在很多企业看重的并不是员工的业务水平。我想说我们应该从细节入手,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就像打扫办公室卫生这样的小事一样。我觉得大家都有责任把我们集体生活的环境卫生搞好。生活在干干净净的办公室里大家都会有一份好心情的。我们办公室八个人,每个人值日一周,这样就两个月才轮一次,而且在这一周中也不是每天都要倒垃圾,扫地拖地。所以,我觉得值日一周也不会累着人的。我不是在抱怨,也不是在说教。我不喜欢被说教,当然也不愿意去说教别人。很长时间了,我都在用行动去影响,但是好像没什么效果。我可以每天都打扫办公室,那没有什么的,扫扫地、抹抹桌子也不会耽误什么事。师妹们会说,“师姐,你好勤快啊,以后谁娶了你是谁的福气。”我想,你为什么就不能让别人有点儿福气呢?

       感触二:做自己

       有人说我太要强,有人说我太爱表现,也有人说我太爱管闲事。那么我要说,我觉得这些不是什么缺点,谢谢他们这么表扬我。说我爱出风头也好,说我爱逞强也罢,我觉得至少要有资本才能出风头啊。机会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创造的,我们要把每一次机会都当作是展示自己的时机,那么有这样的舞台,干吗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呢?

       有人说,做好自己的实验,找个好工作才是正经事。可是我觉得人活着不能只是为了自己。我很后悔那一次郭老师开会时,我没有提出来。当时她让选研究生会干部,说什么公平、公正、公开,到最后同学们都在眼巴巴的等着揭晓结果的时候,突然来了句“散会!选票结果过几天会告诉大家的。”如果这样,何必浪费大家的宝贵生命呢!我觉得当时我们就应该提出来。如果郭说她还有事,需要离开,那我们当中也有人当过干部,主持这样一个会,完全没问题的呀。当时大家都沉默了。虽然事后很多人有意见,但都迫于郭的压力,保持沉默了。我后来想,我要是当时提出来,她恨我就恨去吧,我不觉得自己做错了,反正我也就剩下半年毕业了,她还能不让我毕业了不成?!

       记得大三时评定奖学金,有一项加分的,说是只有在大三这一学年通过四六级的才给加分,之前通过的不给加,我觉得很不公平,就直接去找系主任说去了。当时系主任跟我说,世界上就没有公平的事。我就说,那我们不能把不公平降到最小程度吗?我觉得作为一个系主任,他这样说完全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最后他还是取消了这样的加分条件。

       如果我的言论让某些人觉得不舒服了,那么我在此说声抱歉!我不会为了让某些人感到舒服而改变我自己的。我就是我,独一无二。

       现在的社会中大家都变得中庸,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不敢承担,我觉得这是一种消极散漫的表现。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积极一点儿,再积极一点儿,什么事情都应该争先恐后的去做,而不是相互推让。该争则争,当让就让。

 



https://m.sciencenet.cn/blog-518304-401157.html

上一篇:生活的思考(之二)
下一篇:阳光明媚的午后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2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