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变化永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hua 世间唯变化永恒,以开朗的心简洁地生活...

博文

我和可拓学的缘分 ——可拓智能甄别系统研究背景3

已有 1559 次阅读 2021-9-5 21:58 |个人分类:可拓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和可拓学的缘分

——可拓智能甄别系统研究背景3

   

    2005年左右,当意识到不仅仅是统计领域,其它领域也在研究信息甄别这一问题时,一个更大的计划开始酝酿,那就是跳出舒适的信息统计圈子,到更广阔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领域去做信息甄别应用研究。2007年,当圆满完成学校评估工作之后,我开始将计划辅助行动。

    2008年5月,行动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申请到了当时电子商务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研室的申请被批准了。之后便开始在贺盛瑜、赵卓宁、孙艳玲、梁静等几位信管前辈的引导下开展信管专业教学和专业实践工作。还积极参加了信管专业的高峰论坛、教师培训,见到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带头人薛华成、陈国青教授,听他们介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来龙去脉之后,才知道自己本科所选择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早就合并到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具体发展历程如下(《中国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2011》)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招收了我国第一届科技情报专业本科生(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将“科技情报”改为“科技信息”

   1967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成立了第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博士学位项目,这一般也被认为是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在学术界正式出现的标志。1980清华大学首次试办“管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

   1978,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大学招收了第一批“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本科生。

   进入90年代,社科情报专业、情报学专业、医学或农业图书情报学专业等三个相近的专业经过演变与合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了信息学专业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科技信息学、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和林业信息管理5个专业统一归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之下。(后简称信息系统或信管)

   根据研究视角和方法的不同,信息系统领域的相关学术研究大体上分为三个相互关联而又各具特色的方向,即技术研究、行为研究和经济研究

   “技术研究”也被称为“设计科学”研究方向,注重人的生活和商务活动的需求,创造、设计有效帮助人们提升生活质量和商务活动效率的信息技术应用系统。

   “行为研究”也称为“组织学/社会学”研究方向,注重于分析现代组织环境中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与信息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

   “经济研究”侧重于运用经济学方法,探讨信息产品的经济属性以及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市场结构特征,包括信息技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等


   从社会应用来看,我国的信息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个人计算机时代,那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企业管理实践和管理理念总体处于学习阶段,信息系统领域的学术研究以及相关实践呈现出“探索、模仿”为主的特征,计算机科学、系统工程、软件工程、数学、运筹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陆续引入到信息系统的相关研究和应用之中。

    20世纪90年代,基于计算机的互联网技术兴起,中国企业开始形成自己的最佳理念和实践,重视对西方管理思想的深层次吸收和融合。信息系统领域的学术研究也出现与国际相关领域融合、接轨的特征。西方学术界当时主流思想,特别是行为学派的理论和方法被引入,并与我国自身的国情特征、管理实践形成多方位的融合,运用国际学术界的理论模型和研究范式,研究中国经济、商务环境及企业现状,展开大量深入实践的实证性研究。

    2010年左右,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社会网络为代表的新兴网络技术应用兴起,触发新一轮信息革命,基于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思想和理念如雨后春笋涌现,自主创新和转型成为新的趋势。基于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和实践经验,重视发掘并构建基于中国特色的思想和理论,为国际学术界贡献独具中国特色的学术成果。

   在了解到上述信息后,我开始思考:

   CUIT信管专业要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那现有社会优秀的CIO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在听了E行网优秀CIO的记录资料之后,发现这些优秀的CIO都经历了漫长(5年以上)的自我修炼,不论是技术、还是管理,甚至业务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了解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CIO? 

   又进行了将近十年的各大中小企业甚至微型初创企业的实地调研或高层访谈,发现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最高信息官(Chief Iinformation Officer),还需要最高情报/智能官(Chief Intelligence/Intelligent Officer),甚至最高创新官(Chief Innovation Officer),或成功转型为企业家。

   再来回顾Gordon B.Davis的成长历程,首先他在爱达荷州立大学获得政治科学与与会计学学士学位,然后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工商行政管理硕士和博士学位。

   20世纪60年代,Davis博士开始去公司做第一手调研和观察时发现,数学或经济学建模都必须用很多假设来简化复杂的问题以提升精确度,达到更精确的目标。但调研中所遇到的很多现实社会中的组织管理问题相对比较复杂,难以用数学、经济学模型精确求解,需要引入其它诸如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实践中他注意到:公司的管理工作、决策过程、工作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如何广泛、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IT)和信息系统,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去开发并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系统去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他敏锐的觉察到,未来的公司需要创立一种新的功能或职能部门来开发、使用和管理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日趋重要的信息系统。所以有必要创立一个新学科,来支持未来更多公司开发、使用和管理好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进一步创新,持续改进商业模式和流程。

    带着这些实践和思考,1967年,Davis博士和两位同事一起在明尼苏达大学创办了第一个名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博士学位项目,主持领导了1968年-1993年这个博士培养项目计划,并担任了100多名博士生导师、合作导师或指导委员会成员。他先后在比利时、芬兰、瑞典和新加坡等25个国家进行长期访问讲学,出版了20多部著作,发表了150多篇论文。其中《管理信息系统:概念基础、结构与发展》,专著《博士学位论文写作》广为流传。2004年,Davis博士成为明尼苏达大学卡尔逊(Carlson)管理学院霍尼韦尔管理信息系统名誉退休教授。

   回想过去十年教学和专业知识应用实践经历,从2010年开始尝试走出学校去企业调研。到2011年做完第一个校企合作项目后,参与的贺盛瑜、孙艳玲教授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编撰(那曾是CUIT信管发展最辉煌时期的代表作,里面总结校企合作项目的经验和教训,还改编成案例)。再到进入各类大中小微企业对信管专业人才需求的深入调查。十年时间一恍而过,现在再回来看十年前参与编写的《管理信息系统》,发现这本书的框架、原理和案例内容至今依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伴随着对信息甄别-智能甄别系统应用研究方向的深入,发现更多看似不搭界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某些惊人或必然的联系。比如过敏症、自闭倾向、交流运动障碍、食品供应链、魔力书箱、爱希丽星球计划、寻物(图书)萌宠机器人、可拓智能甄别系统…但个人时间、精力和能力实在有限,面多如此盘根错节的复杂系统及其关系,该如何形式化表达并智能协同的问题?

   

   






https://m.sciencenet.cn/blog-520919-1302988.html

上一篇:我和可拓学的缘分 ——可拓智能甄别系统研究背景2
下一篇:我和可拓学的缘分——准确地界定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2 李宏翰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