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孔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allland
↙中国的社会生物学保卫战↘

博文

愚公与老虎

已有 2496 次阅读 2014-4-21 14:1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文化, 老虎, 愚公

前段时间有个电视广告,广告词大概是:灵秀之地、愚公故里、****(地名)。一个傻老头子,耽误后代的前程,还“灵秀”啊:)----这可能与半个世纪前的宣传有关,某领袖表扬愚公,于是就被认为是学习的榜样。用愚公来激励人民,不如说是愚弄。

愚公的愚蠢是很显然的。把子孙八代绑定在一个任务上,让他们一直做他自己认定的事业,似乎是中国人四所当然的思维。另一种愚----当然看起来更聪明一点,某大老虎告诉其所属的中老虎:请照顾好斌斌(小老虎)。虽然经常怀疑千篇一律的媒体新闻,但对这个倒是不怀疑,不管苍蝇还是老虎,也是中国人。

从其中一个方面看,上面的两种愚,有个共同的逻辑。愚公认为,这个世界一直会这样,也总是这样,大山之外也还是大山,所以不会想着让后代自由地走出去看看,是不是还有没山的地方。某老虎也认为,这片号称960的树林一直是他控制时的环境,斌斌总是会有人照顾,一直被庇护着。

为子孙后代着想,似乎是(作为一种动物的)人的高级思维的必然产物。低等动物也会为子孙着想----而不仅仅是为了子一代,似乎有点抬举了,但事实上,它们的行为的确是如此“为了”。比如雌孔雀选交配对象,就不是为了自己,也不单是为了儿子,同时还是为孙子----最好多几个孙子:找个没吸引力的对象,不影响自己生孩子,但生的儿子没吸引力,儿子找不到对象,就没有孙子,或者,孙子很少。

环境在变化,动物的寿命也有限,不确定性时时刻刻,动物们不会管子女的下一代。即使像大象这样长寿的动物,老年雌性也只是起引导或领导作用。人则不同,即使在原始生态下,老年也需要参与子女的后代养育工作,否则生活会很难。

等到环境不同了,文化繁荣了,社会巨变了,生存已经不是严重问题了,这个习惯依然延续下来。有的人、有的文化、有的社会管的多,有的管的少。少的,比如美国;多的,比如中国。多到什么程度,积累的财富让龟儿孙八代花不完才好----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老虎多,与树林结构有关,也与文化有关。

 




https://m.sciencenet.cn/blog-524394-787078.html

上一篇:论英语学习-14
下一篇:狮子为什么会爬树

3 霍艾伦 唐凌峰 zg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1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