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yew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anyewei

博文

光合作用之殇

已有 2350 次阅读 2011-12-7 11:49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图书, 光合作用, 书店

□原业伟
    我第一份工作在北京的五道口,楼下就是光合作用书房在北京最大的分店。无论是挑选图书的时新还是码放图书的用心,都透露出每一位店员的文化修养,国学方面的收藏堪比中华书局的门市部,欧美的文艺方面书籍让任何专业的文学硕士都能各取所需,就是语言学的专著也蔚为大观,觉得天堂不过如此。在“新中关”工作之后,每天都经过楼下小型的光合作用分店,这是一个迷你版的天堂,仅仅十几平米的面积,凝聚着浓浓的人文气场。
    今年10月底,听说五道口的光合作用一片狼藉之后,楼下的那一家也化为空洞洞的墙壁和一纸文告。一天之后,新中关这家声称仅仅是光合作用的加盟店,重新开张。这和京东当当与苏宁如火如荼的价格战时间上恰巧碰撞,让人们不禁猜测其中是否隐藏着往来代谢的关系。
    腹黑的人以阴谋论的论调,认为网上的图书商城年末大搞促销活动在预支图书的未来。而这促销活动对每一个爱书的人,心头涌起的都是暖暖的感觉。那些疯狂抢购、买100元送200券乐此不疲的,大多还是出版界那些穷酸文人们,这让他们对网上书店如何恨得起来?拿当当网来说,历经12年经营扭亏为盈,在出版界形成一个励志神话,仿佛《哈利·波特》里汤姆·里德尔的日记,从人造的虚拟事物变成了有形体的利维坦,从而影响出版社图书设计策划的思路。富兰克林说,落日是最难画的,因为很难与朝霞分开。图书的电子商务模式,很难看成是落霞的回光返照,怎么看也是冉冉升起的新君之像。那么,冷冰冰的快递就要代替鲜黄招牌的光合作用了吗?却也未必。
    《科学美国人》的一位作者做过一个试验,他以往的著作都是只出版纸书,这次他决定电子版与纸书同时发行,一年以后,他发现新书的销量并未下降,反而相比旧书有所提高。同时,电子版的发行也带来了一定的盈利。获得了双丰收后,他分析,电子版为他拓展了读者群。奥秘何在?
    出版圈风行的词汇中,我最厌恶的一个词是“蛋糕”,因为用这个词就假定,读者的胃口腰包都是有限的,营销商和出版单位要想卖出图书,必须减损其他经营者的利益。抱着这个念头的出版者,像《水浒》里的打虎将李忠一样吝啬地捂着自己的二两银子,生怕别人抢了自己的市场份额。而真正有远见卓识的出版者是乔布斯式的,他们不去询问客户需要,因为他们用流行文化的瘟疫创造客户需要。他们试图用病毒式营销创造国人的读书氛围,贝塔斯曼尝试用书友会的形式展开这样的读书圈子,因为水土不服,他倒下了,尸体上开出了璀璨的红花。
    国人太需要读书氛围了,看看我们读书的册数就可以知道。一个以色列人一年平均读书33本,欧美人和日本人平均每年读书也在十几本到二十几本,一个中国人一年读书平均不到1本!光合作用书房和网上书店的疯狂打折,其实只是在这不到1本上做文章;书店卖出的图书压倒性优势是教材教辅,这不到1本的图书中仅有10%不到的小资书,是民营书店和网上书店争抢的重点。吝啬的出版商背上升腾起一丝寒意:“怎么,就这么点蛋糕也要跟我抢?”广大读者和富有远见的商家却心里充满阳光,他们知道,如果不这样打折,这些书他们不会购买,至少不会在当下购买,中关村旁也有旧书店,正版图书12.8元一斤,其中很多都是2007年版的。在图书的宣传期炒作,薄利多销地扩大销量,有利于图书再版和续集的上马;旧书店只能获得僵尸般的冰冷,与图书的良性运转再无关联。
    读者需要书店,当网上可以购买到更便宜的版本,方便阅读到电子书全部内容时,仍然需要纸书的奢侈。商家需要书店,他们需要和读者时刻沟通,了解买书读者对图书的真实需要,这是豆瓣论坛上的水帖不能代替的;作家、出版者需要书店,写作者永远需要和读者面对面的交流空间,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从而反馈到自己的作品策划写作中。实体书店是一个无可替代的文化交际场,必将随着国人文化修养的提高,活动更加广泛。
    书店同样需要网络,正是网络让国人尤其是中青年国人对文字的敏感超过了影像;正是网络的兴起,让电视成为了中老年人的慰藉;是手机网络使得在地铁上无所事事的国人,有了低头阅读的习惯;手机网络培养起来的一批青春小说读者如今正在长大,他们迫切需要更有深度的读物填补空白。图书营销借网络造读者群,借实体书店造氛围,借作者与出版者的频频出镜造声势的时代适逢其时,在这个铺满金黄落叶的深秋,我们的心洒满阳光。
 http://a.xhsmb.com/html/2011-12/05/content_37866.htm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5279-515819.html

上一篇:热烈的书与高尚的灵魂
下一篇:孙桂均 做科普是社会担当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8: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