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 教育 责任 快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xh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胸无大志,努力做个合格的教师。当淡出三尺讲台时,没有因为误人子弟而悔恨即可心满意足喽!

博文

答好友yuewu:俺的“育”女心经

已有 3431 次阅读 2011-7-3 17:20 |个人分类:教之道|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教育, 女儿, 育女心经, 无形的网

好友yuewu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孩子的培养,家长式管教和放羊式教育您认为哪个对孩子的成长更好?俺的回答是“这两种都不好!”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家长也都不是这两种方式,只是有时显得更像“家长式管教”,有时又更像“放羊式教育”而已。

在抛出俺的育女心经之前,先来评论一下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弊端。“家长式管教”其内涵应该是封建家长制教育模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唯我独尊,一切家长说了算——中国95%的孩子已经、正在或将要或多或少地经受这种摧残人性式的教育(我们是不是经常听到“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个好孩子”、“听老师话,做个好学生”);二是包办式,一切家长代理——这样会“教育”出一个废物,不是窝窝囊囊、唯唯诺诺,就是胆大包天,最终贻害社会。“放羊式教育”应该说已经谈不上什么教育了,只能看环境、听天由命喽。

现在假设这么一个场景,请大家慢慢进入:

美丽的湖水,青青的草地,您带上儿子在尽情玩耍。一般来说,小孩子对水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而你还不想现在让他学习戏水、游泳,那么最好不要太接近水光潋滟的湖(尽管很美、很有吸引力)。孩子已经大了,都上幼儿园了,讲道理一定能够说服他,但不能用吓唬、恐吓、糊弄、欺骗、训斥等不正确的方式。

想一想,如果在湖水与孩子之间,隔着一道又高又长的铁丝网,孩子能否“不讲理地”非要逾越呢?或者过不去就很生气地闹呢?正常情况下是不会的,而你就是那道无形的铁丝网!如果觉得这铁丝网不能释透,再举一例:您就是一所大学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副教授,面对着晋升教授与科学院院士两个机会,哪个没有拿到心里能够坦然接受呢?当然是科学院院士,因为院士与你的心理追求可能很远很远。另外这道铁丝网要做的恰如其分,只能在行为上形成对孩子的阻隔,而不能在思想使其受到任何的束缚(为什么不能用吓唬、欺骗手段“教育”孩子亦缘于此故),否则久而久之效果与封建家长制管理没有两样。

孩子小的时候的确很难教,但我们做父母的除了耐心只能还是耐心,根本没有什么捷径与妙方。教育年幼的孩子,父母只能与孩子斗智斗勇,最高境界就是让孩子没有感到痛苦或困难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逐渐走向成熟

再举2个小例,看看是否对有的朋友有所启发。

女儿大约两岁时,有一次在岳母家吃饭。由于爱人在家排行老大,家里已经近二十年没有小孩子了,所以女儿深受宠爱。饭后大家一起逗着活泼可爱的女儿玩儿。要知道,这么大的孩子身上一般是“带钩的”,说不定就把什么东西“勾下来”摔坏了。只听一声pia一个碗掉到地上摔碎了,女儿跟我们一样看着摔碎的碗,脸上浮现出害怕的表情(我想这种害怕不是因为被追究责任,而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响声与现象)。这时,岳父故意眼睛一瞪、面带生气状,准备“训斥”,女儿这时才逐渐浮现出“责任的害怕”。说时迟那时快,俺一把把女儿抱起来,大声说了一句“谁把碗放在这里的、为什么放在边上?”大家马上明白了,齐声附和道“谁放的、谁放的?”女儿一听,“责任”根本不在自己,所以一脸的放松、无所谓的表情,小眼睛还在搜寻着“责任人”呢!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看起来是孩子或学生的错,但归根结底是家长或老师的错

记得女儿三岁时,有一天接她回家。那时候一般是用自行车的,车辆上放一个小孩座,可是那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女儿非要坐在我坐的自行车座上,就是不肯“进入”她的宝座——我们自己做得,非常舒适,而且她姥姥“装修得”很漂亮。女儿非常聪明,只要我抱起她往她的座里放,两条小腿就一叉——让我败下阵来。只好再把她放在车座上,继续讲道理——无非是些“这是你的座位,这是爸爸的座位,你要占了爸爸的座位,爸爸就没有地方坐了,我们就不能回家了”等等……俺当时也不着急,反正有一句真理这样说:小胳膊拧不过大腿!这样反反复复来了十几遍,大约过了十几分钟,乖女儿终于“投降”了,并且得到了“宝宝真懂事、宝宝真乖”之类的赞赏。如果您的智慧不能“降服”一个小小的孩童,让俺说什么好呢?嘿嘿……



https://m.sciencenet.cn/blog-55745-461859.html

上一篇:对女儿的超早期教育引导
下一篇:真不明白,为什么有这样的学生?

9 李学宽 刘立 朱志敏 武夷山 苗元华 刘庆丰 丛远新 赵明 zhangcz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0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