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知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yperchaos 交叉学科知天下,从兰州理工大学起飞。

博文

招生宣传和相亲 精选

已有 15137 次阅读 2023-7-7 17:5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6月份欢送完高校毕业生,招生工作同时开启。高考招生和研究生招生宣讲同步进行,仔细观察发现如今的高考招生、研究生招生宣传和适龄青年相亲环节差不多。有道是皇家公主格格不愁嫁,其实身份地位高的更怕加错人,作为父母更怕结错了亲家,坏了门当户对的传统规矩。无论那个层次,段位相同家庭结合、资源共享,继续进步,巩固现有地位和影响力才是真正强强联合。时间不等人,前期积累的资源和配置决定着当前选择权和话语权,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努力,这和大国博弈,平等对话要立足于强大的综合国力一样。

       近期和一些朋友聊起高考招生和研究生招生的事情,说起去各地招生过程遭遇的事情真是感慨万千。在高考招生方面,双一流高校派出的招生队伍阵容远远要比双非高校大很多,一方面是财力支持、一方面是招生队伍的自信,更重要的是要在同类双一流高校中竞争挖掘和吸引高考分数更高的考生来就读,靶向每个地区那几所重点高中的拔尖高分学生。而对于双非高校招生队伍来说就比较尴尬,一般是以省内生源为主,省内那几个重点中学显然是不敢去了,如果一个双非高校招生队伍敢去本省那几个重点中学招生宣传,绝对会被认为是去砸场子,也会吃闭门羹。去地方普通高中招生吧,负责招生宣传的老师也不容易,毕竟考生和家长都是以高分为王,考生因为分数不理想也没得选择,宣传不宣传其实差别不大,毕竟各个高校招生录取的分数线是明确的。没有达到双一流高校的分数线,专业优先、地域优先可能是考生和家长优先考虑的问题了。俺的几个朋友说起,虽然他们所在的学校也是一本招生,但每年在执行学校教务处安排的招生宣传任务时非常头疼,因为每次去高中做招生宣传时总是遭受冷脸,高中老师也不热情,学生和家长咨询的也很少,高中的年级主任也不愿意组织宣讲会,毕竟来招生宣传的学校太多了,老师和学生也疲惫,没有耐心听招生单位的例行性的宣讲。有高中老师说,你们都是普通学校彼此差不多,要是有高额新生奖学金估计还有一些吸引力,学校就业率,就业质量、保送研究生指标数量、热门专业等都没有亮点,对于考生来说,选择这个层次的高校其实没有多大的差别。更有高中老师说,你们每年来宣讲的那些材料和数据我们都知道了,不如聘请我们一些老师给你们做招生宣传,或者录制下你们的招生宣传视频到我们学校分批播放,你们也不必如此辛苦奔波了。

      研究生招生选择则是另外一面风景。从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学位点数量和招生规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地位和层级。很多双非高校虽然也有硕士点和博士点,但招生规模都是非常小,多数专业的学位点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不足,而一些热门专业的专硕考生数字惊人,在研究生复试过程中不得不淘汰大量第一志愿的考生,这也给复试调剂和人员分流带来了困难和机遇。有道是,人往高处走,双非高校的考生想着考入或者保送研究生到排名靠前的双一流高校,双一流高校的考生除了一部分留在本校,更多的优秀学生则想着进入国际知名高校或者国内排名前10 的双一流高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无论双一流还是双非高校都在做研究生招生宣传,要么依托暑期夏令营,要么通过知名教授对外学术交流时顺便做个招生广告,要么通过同门师兄弟和校友宣传和推荐。为了吸引更好的生源,各个学校的研究生院都会要求二级学院做好研究生招生宣传,以省内同层次或者没有硕士生学位点的高校开展宣传,所以每一年六月和七月份,高校的大二和大三学生会被安排参加各种线上和线下研究生招生宣传。实际情况下,有博士点的高校在研究生招生宣传的时候可能会好一些,多数双非高校在完成研究生招生宣传任务时都要遭受冷遇,不得不借助熟人来组织学生聆听招生宣讲,但宣讲过程中提问和咨询的学生很少。

      对于绝大多数双非高校研究生招生来说都遭遇考生嫌弃的情况。于是,研究生院要求各个学院把主要目标定位到本校学生,要求专业课老师和班主任做好学生工作。在和本科生交谈过程中,真正了解到学生基本都是嫌弃本校,觉得报考本校很low, 实在没有去处了或者暂时不想找工作就考个本校来读研。从实际情况来看,双非高校学生本身期望很大,但在实际课程学习中可能存在一些困难,或者老师授课深度和广度不够,或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本来应该是教学相长,师生互相促进,不断进步。实际情况可能是学生觉得高考搞砸了没有进入双一流,觉得双非高校混的老师也不咋样,在这样的学校读完了就业质量也不高,觉得怎么努力也难以摆脱第一学历是双非的标签,却没有胆量回去参加高考复读,各种压力之下只能以嫌弃学校和嫌弃老师来自我麻痹了。对于授课老师来说,觉得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课后作业不认真,平时测验不理想,课堂提问和考勤时学生不积极,讲的内容多了学生也烦,或者没兴趣,另外还要接受学生评教的压力。于是乎,降低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按照培养计划完成学业任务即可。另一方面,双非学校对教师的学业标准要求比那些双一流高校低一些,在双非高校里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反唯论文和反项目”,一些老师声称自己忙于教学没有时间搞科研,没有时间写项目申请书。实际情况是,目前大学的知识体系都是非常成熟的,基础知识都是百年来很成熟的知识框架。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没有基本的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支持,很大程度上就是照本宣科,对已经非常成熟的基础知识进行解读而已,没有自己科研成果的支撑,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难以真正理解,无法对所传授知识点的应用进行预判,所教授的知识点都是断裂的,因而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浏览一些公共的贴吧和公众号,比较反常的是一些学生竟然对一些没有任何标志性科研成果的老师评价非常高,这可能和认知标准有关了,也是非常遗憾的。

       和一些从事研究生教学和管理的教授交流,每次提及动员和指导双非高校本科生考研时都颇感无奈,而双一流高校的很多本科生在选择考研专业和学校的时候目标明确,能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有效信息,并和拟报考的导师做好沟通。作为专业老师在指导高年级本科生考研的时候,多数学校对指导老师提供的信息持怀疑态度,总认为自己能通过那些目标学校的考试并被录取,对报考本校嗤之以鼻,认为对本校科研水平都非常了解。甚至有学生说就是自己在面试环节被那些双一流高校淘汰了,也绝不调剂回来本校就读研究生,要二战,三战直到被双一流高校录取为研究生。在过去三年里,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一些无法顺利就业的还有不想就业的学生也不断计入到考研大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校本科生就业的积极性。

       实际上,从双非学校流向双一流高校实现学历的提升是大势所趋。的确,一些学生高考搞砸了,在双非学校就读的四年竭尽全力,然后获得了保研资格,或者裸考进入了双一流高校继续提升学历和学位。而更多的考生不得不在双非学校完成本科,部分人不得不在双非高校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双一流高校的经历,一些学生选择了继续读博。在申请攻读博士学位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学校选择问题。有双非高校的教授说自己虽然是博士生导师,但在招生的过程中也存在困难,但凡有点科研成果的硕士生都想去双一流高校读博,哪怕是跟着不知名的导师读都行。该导师说,我们是双非高校,想着学生读研期间多督促学生做实验,多发一些高影响因子的论文,一方面好找工作,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获得双一流高校读博的机会,毕竟博士生指标永远都是紧缺的,那些双一流高校的博导们基本上都是以硕博连读方式招收博士生,要不是实在招收不到博士生也不会招收我们双非高校的硕士毕业生的。该教授调侃到,自己的硕士生成果少了不好找工作更难获得读博机会,而指导的硕士生成果多了自己则被抛弃,这些学生绝对不会因为导师对他好就放弃去双一流读博的机会的。我们承认,在东部和发达地区高校职位饱和的情况下,地方高校和一些双一流高校的确有一些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很高的教授,但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排名和地域,学校是否为双一流或者排名前五永远是首要考虑的问题。这和谈对象相亲差不多,无论你对他们多么好,买不起房子和车子,无法保障高配置的生活,那么只能对不起,不是你不够好,是因为有更好的他可能为自己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未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程度也挫伤了导师的积极性,虽然绝大多数导师是希望自己的研究生能攀登到更好的平台。实际情况是,双方没有正确的评估自己,充满希望和幻想,最终却是以失望结局,从此渐行渐远。

     全面掌握信息,不断学习,增长见识,循序渐进,求真务实,准确自评,相互尊重,相互欣赏,才能不走弯路。没有实力加持,高攀不起,最终伤害自己。



https://m.sciencenet.cn/blog-60980-1394464.html

上一篇:国际期刊二级审核制下的稿件处理流程
下一篇:国内召开的国际会议如何做学术报告

11 黄永义 周忠浩 武夷山 孙颉 褚海亮 柳林涛 阮启超 蔡新安 雷宏江 蔡宁 guest938533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5: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