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不要迷在某二代问题之中 精选

已有 5418 次阅读 2012-5-3 08:12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富二代, 官二代, 家庭出身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博文《应该开展导师自主招收硕博连读生和博士生的试点工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564099.html 有一位同学有点担心,他担心“像我们不是什么二代的肯定要在这里面吃亏”。

   由于这位同学说起了二代问题,我想对此问题多说几句。

我看,现在关于家庭出身决定一切的情况已经被网络世界严重的夸大了,搞得许多青年人都惶恐不安。

首先,怎么看所谓寒门子弟、农村和落后地区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决非从今日始,农村或落后地区上学难,自古如此。各位看看诸位资深院士的传记(这是最容易得到的材料),有几位资深院士是出身贫寒的?1949年之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烙饼翻了个“个儿”,特别到了强调“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年代,我的很多才华横溢的同学没有能够上大学,原因很简单——出身不好。那个年月,家庭出身几乎是决定性的,那个时代的过来人都有深切地体会。但是,即使这样,能够读大学的还是城里人多,东南沿海的人多。我上的那所大学(录取分数不低于北大清华,而所谓“政审”则严于北大清华的大多数专业)之中,光京沪苏三省市的学生就接近一半,加上福建就超过一半。我班的同学中,京津沪苏浙闽六省市的学生占了2/3,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加起来占1/3。西部一个都没有。那还是最讲究出身成分、最照顾“工人、贫下中农”子弟的年代。所以,看问题要历史地看,农村教育的发展和西部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

再看看所谓二代问题。过去几十年,二代问题极其严重地存在着。年龄大的朋友都知道“接班”问题,那时候找个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工厂里盛行的是接班制度。老子要退休了,儿子便可以去“接班”。有时这种接班也发展到学校等事业单位,甚至国家机关,一个干部快要退休了,便找有关领导,提出所谓要求,“解决”一个子女的问题。这种事情在七、八十年代简直小事一桩、司空见惯,甚至大家不认为是一件事。当然,二代问题现在仍然存在,但是现在的情况与前十几年、或几十年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关于现在普通老百姓的子弟是不是上大学更难了,或者上重点大学更难了的问题,我想在科学网的网友中不应该是个大问题。我看科学网上两类人最活跃,研究生和他们的导师,人数最多的我想还是研究生。这样,我们用不着去看网上传说的数字,因为我们也搞不清楚他们是怎么统计的,只需看看我们的左右就可以了。研究生看看你的同学,导师们看看你的学生,情况是怎样就清楚了。在我的直觉中,现在的重点大学学生以及研究生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是类似于中、小学教师这一层次的基层“小知识分子”,很多家庭是来自农村的。由于家长有点文化,对于子女的早期教育抓得比较紧,由于本身社会地位不高,对于子女的要求比较严,早就使得这部分学生学习比较好。而所谓富二代,官二代,实在是少之又少。我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再看找工作难的问题。据我所知的化学化工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凭着自己的本事找工作。重点大学现在是肯定进不去的,现在海归的博士一般也未必进得去,他们要的是高级人才,什么二代也没有用。大多数学生去了公司,都是自己找,凭自己的本事、能力吃饭。与什么二代也没有关系。

那么,为什么在很多年轻人的心目中,家庭背景的问题现在似乎是越来越严重了呢?这里有一个媒体的放大作用。媒体的放大作用自古就有,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自从互联网兴起,这个问题就越来越厉害。哪里有一个官二代或富二代出了问题,马上全世界都知道(而且该二代一定高呼“我爸是XX”)。所有的媒体都是一个标题,因为都只需要拷贝一下。其实,狗咬活人不是新闻,人咬活狗才是新闻。如果看了几篇人咬活狗的文章,就以为这世界真的到了人咬活狗的时代,就未免可笑了。

实际上,即使在制度上看起来是平等的情况下,二代的问题仍然会存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会对人们的教育水平、社交范围等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官二代比其他人就是有政治上的优势,富二代的经济优势更不用说。看看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情况就知道了。贫二代或平二代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就更应该努力,只有加倍努力才能克服自己的劣势、扬长避短,在事业上站住脚跟。如果一味哀叹世界的不公平,咒骂世界的罪恶,自己却不努力,那就真的完了。

总而与之,不论情况如何,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自己不努力,一切都白搭。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2874-566320.html

上一篇:应当开展导师自主招收硕博连读生和博士生的试点工作
下一篇:闲说苏州(11)苏州“闲话”(下)

15 刘洋 刘进平 解官宝 陈永金 唐常杰 陈安 张玉秀 李璐 赵云雪 侯雄坡 白龙亮 x2012 myhschumi jinlin284210 bountyhunt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