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山水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tou 亲而不密 远而不疏 将科网博客进行到底!

博文

道德经第三十三----三十七章

已有 5330 次阅读 2009-6-20 22:32 |个人分类:道德经加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老子, 道德经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明晰他人者,是智者;能够对自己的长处短处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是明白的人。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战胜自己的人是强大的。知足的人,才能算得上是真正富有的人。不畏难而前行的人,是有志气的人。处其位而以忍耐之心坚守其位不失本份的人,可以长久。人虽死而精神尤存的人,是真正长寿的人。
    这是老子对于智者,明者,有力者,强者,富者,有志者,久者,寿者的认识。看来,他是推崇这样的人的。
    在这里,老子对于强行者,即志者,也纳入了他的欣赏之列中。稍做一下思考,也是好理解的。这里,谈一点儿我的理解:对于心中认定了大道的人,就排除万难,坚决在这条大道上行进下去,即是老子先生推崇的“强行者有志”了。此论理当不包括对于那些不入道的行径进行坚持的做法与人了。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广在天下,无左无右。天下万物依赖它生长,而它从不推辞,完成了助长之功,却不去占有什么。它养育万物,却不以己为主。它没有欲望,不索不求,可以称它为“小”;可是万物归附于它,而它却不去支配主宰万物,我又可以因此而称它“大”。正因为道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这也与老子在原来章节中所说过的“不自夸,故有功”相对应。老子从自然中了悟并提出“道”,从道中抽象出了道的很多特性,如果人们以此作为行为指导。同其性,则入其道。这是好理解的事情。也便是道家的修练之法了。一说道,人们就以为什么神仙,哪里有的事情。不过是人而矣,是心中所装着的行事原则同化于自然之法则而矣。这里哪有什么神神道道?都是大白话。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手握那大“道”,可以天下行。行于天下,而不会有什么祸事,静享安宁平和福康。(另一种解释,也可以解释:人们愿意归顺于手执大道的人,归顺于他,不必担心他会伤害于你,结果会是安宁平和福泰)。音乐和美食,使过路的人都为之停步。因为此二者的吸引力是很大的。而相形之下,用言语来表述大道,却是平淡而无味儿。因为,你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只是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无限制的。 
    老子言下之意是在说,可以听道的人,用眼耳鼻舌这类的感官是不可以触摸到道的了。道,是需要你用心灵去体会,去聆听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子说:上士闻道,中士闻道与下士闻道的区别了。每类人,他在获取信息时,是动用了不同的方法去获取的。对于道,这个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东西,你怎么可能用正常的方法去获取它呢?只有用你的心灵。而若你的心灵是那样自负,自大,自满,如何可以再盛进别的东西去呢?所以老子要讲一讲“洼则盈”。你要得道,就得先把你原来的那些知识倒一倒,清一清你盛知识的容器,才可以再听得进去其他的。自满自负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儿的。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日有升落,月有圆缺;花有开谢,人有散合。天地间万事万物不在周行运动中。此时上,彼时下;此时左,彼时右。此时兴,彼时衰。此时去,彼时来。了谙了这一层意思,则好理解了相应的此章。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除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明白于细微之处。如果反之而动,则必是刚强之行,难达目标。因此,以上所言,均是以柔弱战胜刚强的妙法。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利器不能轻易用来给人看。
    我私下之见,老子最后这两句话的言下之意,我说的这些话,你们莫轻与人言。我一直在想,老子为什么不愿意讲道?而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草草写了这五千言?或与此有关吧。有些事情的妙处,说了,还不如不说。你说了妙处,好人拿去,可加善行;而小人拿去,则利恶行。所以,水涨船高,无休无止,术类的东西,还是少说为妙。 仅说道。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做事,顺其自然无所求,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国君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这个过程中,如果万物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本是无名的“朴”(即道)来镇住它,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的状态了。
    莫以为如此是实行愚民政策。人之难治,随人之贪念,狡诈之心而猛涨。与其如此,莫如以道来育化百姓,以道之朴来教之,则使之如沐阳光雨露,于其有益,于社会有益,何乐而不为?如此,水落船低,整个社会运行能量消耗降低,大家也就不必再担心这个世界在不断地熵增了。有序性增加,内耗大大降低,自然环境当然也会因为人类少于折腾而得以保护。和谐社会不就达到了吗?这么好的道理,不听才傻呢!




https://m.sciencenet.cn/blog-66009-239365.html

上一篇:仰望星空
下一篇:不清楚如何往后退,但不可以再往前

22 武夷山 杨学祥 王桂颖 刘玉平 郭战胜 阎建民 马昌凤 刘进平 陈绥阳 曹广福 吴飞鹏 钟炳 杨秀海 马丽丹 吉宗祥 徐会会 魏东平 蔣勁松 陈湘明 王立 zhangxp airenao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