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就业歧视及其他

已有 2523 次阅读 2013-5-24 10:2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就业歧视

就业歧视问题,大概无论中外,都会或多或少存在。比如在日本,所谓名校毕业生,在知名公司找到职位的就比较容易,如果不是名校毕业,那大公司也不会拿眼皮夹你一眼。欧美国家,虽然在招聘时没有明确的歧视表现,如不能有年龄、性别、种族等的格外要求,但是在实际录用上,这里还是有微妙关系的。但是至少在外表上,这种歧视是不允许的。特别在种族方面,绝对不允许在字面上有一丝一毫的歧视,否则就会惹上官司,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当然实际操作上是什么样的,那就不太好说了。

国内由于没有明确的针对招聘歧视的法规,所以有些单位就敢于明目张胆地提出不要女生,或者不要35岁以上的这些歧视性条件。虽然这些单位自己可能没把这些条件当作一种就业歧视,他们没准还觉得这都是为单位好,为工作好。显然,现在公众对这样的歧视已经越来越不能接受了。

如果只是从法规上禁止这些歧视性条款的存在,还不能制止隐性的歧视性行为。因为人们会玩的猫儿匿多得数不胜数,我们的法规不可能规定得那么具体详细,那么面面俱到。也许将来人们会意识到,这种歧视性条款不仅损害求职者的利益,也会损害招聘单位的利益,他们才有可能改弦更张。但是在目前,我们不能指望这些招聘单位在短期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或许,有一个思路会有助于这个问题的缓解。这就是从招聘方式上来思考。国家可以出台一个关于招聘方式的法规。你这个单位要用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必须出台一套招聘这类人才的考核办法。或者有理论的,或者有实践的,其中理论部分占多大的比例,实践部分又占多大比例。两者相权衡,定出一个你单位所需人才的标准。这种考核也必须公平公正公开,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也许这样做,很多单位会叫喊吃不消,这得需要多高的成本?的确,这样做的成本确实要高一些。但在目前歧视性行为如此普遍的情况下,不提高成本也无法从根本来解决问题。等到将来大家都自觉地不再用歧视性条款了,也许这种招聘成本也不需要那么高了。

对于那些非211、非985高校的毕业生来说,一方面的确需要批评和抵制这些歧视性条款,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自身的技能。如果你没有特殊的一技之长,与其他人都差不多,你的特色在哪里?你的优势又在哪里?没有特色,没有优势,人家凭什么录用你。那些已经在非211、非985高校学习的同学,一方面,考研是一条出路,但不是唯一的出路。现在很多硕士阶段只有两年,这两年到底能不能对自身有所提高,有多大的提高,都很难确定。所以用人单位不太信任现在的研究生教育,也不能完全没有道理。博士生阶段哄事的也不少。我就听到过一个985高校的博导,对他现在的博士生极为不满意的抱怨。成天不是睡觉就是玩游戏,反正都是不务正业。也许这种情况不会是博士生的全部,但肯定有那么相当一部分人确实是这个样子。另一方面,如果不考研,也有提高自身的需求。在校学习期间,无论是对自身的专业,对专业所需要的技能,每个学生都对这方面的提高大有可为。如果都是混日子,将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如芸芸众生一样,你拿不出自己的特色,拿不出自己的优势,人家凭什么会看得上你?

所以,就业歧视现象的改变,肯定不是单独招聘单位一家的事,学校、学生自身都有努力的空间。招聘单位只是整个需要改变和调整的链条中的末端环节。这个末端环节当然很重要,它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整个就业歧视的问题也解决不好。但是单靠解决末端环节的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整体性的问题,所以从初始端到中间段到末端都需要一套系统性的解决办法,才有可能最终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近七百万毕业生,对中国现实的发展需求来说,是多了还是少了?如果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需求来看,这个数字并不大,甚至可以说还有不足。很多地区、很多行业和部门,其大学毕业生的比例都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只是有些地区、行业和部门不是有些毕业生所青睐的。这些地区、行业和部门工作条件比较差,收入待遇也不太让人满意,这也都是现实。但是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现在工作条件差,不等于永远工作条件差,现在收入不够高,不等于永远不会上调。问题在于,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你自己要做出选择,哪些是你需要的,哪些是你不得不放弃的。什么都把在手里,什么都占住是不可能的,其结果只能是什么都拿不到。

有些工作尽管条件差,尽管待遇不够高,但能保证你能够自食其力。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将来怎么买房子,怎么结婚成家,这点钱怎么够?纠结于这种情况的人也不在少数,不只是这一届大学毕业生。可是如果您连自食其力都不能做到,想那些买房成家之类的事又有什么用?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693002.html

上一篇:当年的知青
下一篇:说写毛笔字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5: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