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金融危机与西方经济学

已有 2731 次阅读 2013-9-7 06:0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金融危机, 西方经济学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多人没有想到,有的媒体用金融海啸来形容这次金融危机,可见冲击力之大。有人还嘲笑那些经济学家,包括那些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质疑他们为什么没有预料到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

其实,有不少人包括西方经济学家已经预料到这种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只是他们的话没有人相信。美国政府不相信。华尔街的大鳄们也不相信。我有时怀疑,不是他们真的一点不信,而是他们不愿意相信,或者他们更多的是心存侥幸,希望这样的危机不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冲击。

别说西方人,至少在中国,就有不少人已经看到美国经济中这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早在2000年至2004年,有一个长年驻在美国的中国记者张海涛,在当时的《当代思潮》杂志上先后发表过好几篇文章,都是在论述美国赌博资本主义的。这些文章都提到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只是没有能够预计到爆发的准确时间。估计预报金融危机的爆发跟预报地震爆发的难度差不太多。

但是美国次级贷款的发放,应该让人们很清楚地看到金融危机爆发的现实可能性。因为次级贷款的发放,其理论前提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会一直处在高价位的状态。本来这个次级贷款本身,就存在着比一般优质贷款的更大的风险。但是银行在利润的引诱下,坚信只有敢于冒大风险,才会有大收益。四平八稳是不可能赚到大钱的。于是银行一定会去冒他们认为值得冒的风险。在银行看来,只要房地产市场不会下跌这个前提是成立的,美国的次级贷款就不存在任何大的风险。所以美国银行也是把次级贷款的发放建立在这样一个信念之上。即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会长期只涨不降。虽然在市场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一种商品会只涨不降,但是当时美国的银行就仍然抱有这样的幻想。或者也许他们在理论上知道这一点,但是在实际上,他们总幻想这样的时刻不会马上发生,如果会出现房地产价格下降的现象,那也只应该是在多少年之后了。或者至少有所征兆,有所预警。

再有就是美国各个银行和金融机构大量销售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美国金融界存在数量巨大的人才,他们能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让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向世界各地推销。这类金融产品一方面对于广大手里有点钱的消费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般都是以所谓高息为饵,另一方面则结构复杂,一般人就是绞尽脑汁也无法想到其中的诡计与奸诈。有了这两样特点,美国金融资本不愁能攫取到大量的货币财富。当然,这里的猫儿匿,美国金融界自己很清楚,购买这些产品中的一些人其实也很清楚。但是他们有共同的心理,就是侥幸。也许我还没来得及倒霉呢,就赚得个盆满钵平呢?谁要倒霉,那就是他活该,谁让他不走运呢?这种购销双方共同的侥幸心理,对于金融危机的到来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然而,时间跑得实在太快了。西方的经济学者和政府官员还没任何反应,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突如其来地赶到了。人们一阵手忙脚乱,却已经什么都晚了。

西方经济学界从来都把西方经济学领域说成是最科学的社会科学领域。它离不开大量的公式与图表,也少不了各种用数学构造的模型,可是为什么对这次如此大规模与巨大振荡后来的金融危机没有任何预警?这主要是因为西方把他们的经济学过于神化了。要知道社会领域与自然领域相比,其复杂程度一点也不差,从某种程度来说,社会领域比自然领域还要更复杂些,因为在社会领域,各种现象离不开人的头脑所产生的动机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而自然领域里显然还缺少这一块。自然领域里已经够复杂的了,但是人们在自然科学的不同领域里,所研究的进展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力学里,进展得快一些,成果多一些,而在神经学里,基本还是一筹莫展。在力学里,我们可以用强大的数学工具对其规律进行描述,可是对神经学呢?数学现在能有多少办法?可是我们凭什么就认为,在经济领域里,现在所使用的数学工具与方法就可以准确描述其中的规律呢?

西方经济学的数学工具与方法,成为西方经济学界把西方经济学说成是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依据。它在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只有用数学能够描述的理论,才是科学的理论。对于经济学来说,这种观点多少有点胡扯。因为,很多经济学理论所提供的一些函数关系或者曲线,都是在统计了一定规模的数据之后,先画出一条曲线来。当然,这时的曲线肯定是极不规则的,也不会是平滑的。于是经济学家对这样的曲线做了美化的工作,使其看上去更平滑一些,这就有利于用函数关系来体现了,即可以用数学方法来描述了。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多少有点自欺欺人?

再有,任何一种能够用数学描述的领域,无一不能用自然语言来描述。而有的经济学家则故意隐瞒这一点,他们多少有点故弄玄虚,以此用来唬人。还有一种说法,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五个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会拿出十二套不同的解决方案。这就像对于同一个病人的病症,五个最牛的权威医生会开出十二个不同的治疗方案。您说,这到底该听谁的?谁的治疗方案最靠谱?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绝大多数人肯定会说,这里边一个靠谱的都没有。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722923.html

上一篇:独立生活
下一篇:你能学会生一盆炭火吗?

6 曹聪 吕喆 董明 李伟钢 汪晓军 张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