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huangshu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shuangshuang

博文

气候研究和地震研究

已有 2700 次阅读 2012-3-30 11:2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气候变化, 地震

 
地震预测和气候预测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短时间天气不可预报的争论,在过去也是有的。 
地震到底可不可预测?(似乎不应过早的下定论) 
多种方法在地震预测中的地位,或者说扮演的角色如何,尤其是传统的地震预测方法,如何定位自己(在现代观测技术的日新月异的时代),更深层次的思考就是对传统研究方法的评价。  
在气候研究中似乎可以得到初步共识: 
1)为什么要研究过去的气候呢? 
2)大尺度的气候研究有什么意义? 
3)为什么我们如此的在意气候未来的变化趋势?(变暖和变冷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把敬礼放在区域适应对策上,不比研究那些不确定因素,更加有意义吗?但是我们依然愿意前仆后继的研究,其原因何在,人类似乎不是因有用而实践的,这点在艺术中体系的尤为明显) 
4)如何面对气候预测中的不确定性? 
5)天气预报已经突破24、48、72小时大关,那么其时间尺度是否可以在延长?(答案是似乎是肯定的,气候预测的噪音增加,长期预测的准确性定会收到影响) 
6)如何面对气候研究的多尺度性?(空间、时间的差异,地理学是关注差异的,因为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理学第一规律) 
…………(PS:还有许多……)  
以上问题在气候和天气系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初步共识,或许说多是科普性、知识性的。但是如果能够深入理解,可能会对我们理解地震研究的产生一些启发。 

地震真的有周期性吗?这个貌似是一个可深可浅的问题,可以展开,也可以粗略的回答,算是好问题吧! 
 
最后思考一个小的问题,就是第一将圆或者球形,引入人类观念的人是谁,最早在什么时间?  
因为这个圆和球形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没有这个概念,我们生活的便捷性将大大收到影响。  
我想太阳和月亮似乎对我们对圆和球形的概念构建影响比较大。 
圆形和球形的概念构建,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梵高是荷兰著名的后印象派画家,他的很多经典画作都备受瞩目,比如说《星空》。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似乎也不逊色于这位大画家,英国《每日邮报》3月28日就刊登了美国宇航局制作的全球海洋表面洋流分布的视觉模型图,结果竟然跟梵高的大作《星空》颇为神似。这个洋流视觉图是由电脑制作出来的模型图。美宇航局表示,“这是关于全球海洋和海冰的一个高分辨率模型,它能模拟各种深度的海洋洋流,但视觉图上看到的只是表面的洋流。”
——光明网
现在观测技术越来越发达,气候研究也逐渐深入。(技术创新,往往会带来科技的革命,观念创新,往往是技术突破的源泉) 



 


https://m.sciencenet.cn/blog-682518-553423.html

上一篇:强震灾害是否有周期性
下一篇:地震研究文献阅读——科普总是最好的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2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